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出土简牍文献之文体与文则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A Study on the Genres and Literary Norms on the Bamboo Slips Unearthed
  • 作者:郭丹
  • 英文作者:GUO Dan;
  • 关键词:简牍文献 ; 文体 ; 言事志 ; 说体
  • 中文刊名:FJSX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 机构: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1-16
  • 出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年:2019
  • 期:No.214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二十世纪出土简帛文献中的文学思想与文学批评”(项目编号:10BZW024)阶段性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FJSX201901010
  • 页数:10
  • CN:01
  • ISSN:35-1016/C
  • 分类号:69-77+174
摘要
出土简牍文献本身的文体具有鲜明的特点。由于战国时人对于"言""事""志"功能的体认,认为此三者形成了三种不同的文体——《诗》《书》《春秋》;郭店楚简的《语丛四》论述的是战国时期常见的"说"体;此外,"凡"字的发凡起例与体例、排比体、语录体、对话体、评点体、歌谣体与赋体等,在简帛文献中都有出现,有的还加以论述。这对于我们认识先秦时期文体的发生与构成以及为文之轨范,都是极其重要的。
        The object of the paper is the bamboo slips unearthed since the twentieth century. The genres of the documents of the unearthed bamboo slips have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With the knowledge of functions of Expression,Events and Will in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three genres( the Book of Songs,and the Book of History and the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are developed. The Fourth Collection of Guodian Chu Bamboo Slips discusses the common genre Expression in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Besides,the starting with the character Fan,parallelism,quotation,dialogue,commentary,ballad,and Fu all have appeared in bamboo and silk documents,while some of them also have been discussed. These are extremely important for us to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of genres and the literary norms in the pre-Qin period
引文
(1)宋人陈骙有著作《文则》,论修辞、辞章、风格和文体。本文之“文则”,即借用陈骙之意,指“为文之轨范”。文中所论诸例,有的尚不成文体,而只是“文则”,今借用之。
    (2)饶宗颐认为此字是“志”字,非“诗”字,亦非“持”。见饶宗颐:《诗言志再辨---以郭店楚简资料为中心》,《华学》第3辑,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4)李零:《郭店楚简校读记》,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60、163页。
    (1)参看郭丹:《从郭店楚简看先秦时期对儒家六经功用的认识》,《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
    (2)(3)(6)李零:《郭店楚简校读记》,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06、119、127页。
    (4)饶宗颐:《诗言志再辨---以郭店楚简资料为中心》,《华学》第3辑,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贰)》,上海:中西书局,2012年版。
    (1)(2)李零:《郭店楚简校读记》,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45、51页。
    (3)刘勰不同意陆机《文赋》“说炜晔以谲诳”之说。---见《文心雕龙·论说》。
    (4)钱志熙:文体的“体”这一理论范畴,本身就是建立在文章“体”与“用”的辩证关系中的。---钱志熙:《论中国古代的文体学传统》,《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5期。
    (5)参见褚斌杰:《中国古代文体概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354页。《汉书·艺文志》小说家类有《伊尹说》《鬻子说》《黄帝说》,大概亦是《虞初周说》之类,乃小说家巷语丛谈。(李零:《郭店楚简校读记》,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51页。)李零还认为是属于“语”,是纵横家的谈话资料(李零:《郭店楚简校读记》,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51页)。
    (1)刘钊认为此是古成语,因《韩诗外传》卷二第23章有“阴其树者,不折其枝”。刘钊:《读郭店楚简字词劄记》∥李零:《郭店楚简校读记》,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48页。
    (2)马承源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3)参见李零:《郭店楚简校读记》,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15-116页。
    (1)(2)(3)李零:《郭店楚简校读记》,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15、114-115、78-79页。
    (1)参见陈桐生:《七十子后学散文研究》,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105页。
    (2)(3)(4)(5)李零:《郭店楚简校读记》,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30、147、139、156页。
    (6)参看陈桐生:《七十子后学散文研究》,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93页。(《汉书·艺文志》《论语》类列《孔子三朝》七篇,师古注:“今《大戴礼》有其一篇,盖孔子对[鲁]哀公语也。”沈钦韩《汉书疏证》:“今《大戴记》有《千乘》、《四代》、《虞戴德》、《诰志》、《小辨》、《用兵》、《少闲》七篇。刘向《别录》曰:‘孔子三见哀公,作《三朝记》七篇。'今在《大戴记》是也。”
    (1)参见郭丹:《关于上博楚简《孔子诗论》研究的几点思考》,《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
    (1)关于《孔丛子》,历来有争议,谓为伪书。朱熹《朱子语类》谓:“《孔丛子》文气软弱,不似西汉文字,盖其后人集先世遗文而成之者。”李学勤先生在其《〈孔子家语〉与汉魏孔氏家学》中以为:“《孔丛子》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可称为“孔氏家学的学案”。李存山《<孔丛子>中的“孔子诗论”》根据上博简中的《孔子诗论》与《孔丛子·记义》中孔子论诗的材料,通过比勘认为,《孔丛子》六卷当出自汉魏孔氏家学,其前三卷可能是先秦孔氏遗文。笔者认为,《孔丛子》“诗论”与上博筒《诗论》都反映了先秦儒家早期说诗的风格和内容,《孔丛子》中的孔子诗论,与上博简《孔子诗论》有内在关系,二者可纳入同一个体系。
    (2)吴家凡编著:《曾国藩点评历史人物》,北京:海潮出版社,2003年版,第50页。
    (3)(5)《睡虎地秦墓竹简》,北京:文物出版社,1978年版。
    (4)谭家健对《为吏之道》有深入论述,笔者颇受启发,参见谭家健:《先秦散文艺术新探》,济南:齐鲁书社,2007年,第516页。
    (1)黄怀信等:《逸周书汇校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1138、1143页。
    (2)谭家健:《先秦散文艺术新探》,济南:齐鲁书社,2007年,第505页。
    (3)见扬之水:《<神乌傅>谫论》,《中国文化》1996年第2期,第85页。裘锡圭:《<神乌傅(赋)>初探》,《文物》1997年第1期,第58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