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徐世昌与桐城派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Xu Shichang and Tongcheng School
  • 作者:王达敏
  • 英文作者:WANG Damin;
  • 关键词:徐世昌 ; 桐城派 ; 文统道统 ; 颜李学派 ; 中体西用
  • 中文刊名:ADZS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Anhui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 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 出版日期:2018-11-10
  • 出版单位: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年:2018
  • 期:v.42;No.235
  • 语种:中文;
  • 页:ADZS201806014
  • 页数:13
  • CN:06
  • ISSN:34-1040/C
  • 分类号:93-105
摘要
徐世昌以翰苑起家,位跻清廷军机大臣、民国大总统。他在中国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关键时刻,与袁世凯、孙中山等豪雄一起,合力引领古老中国曲折地向现代转型。作为继曾国藩之后的又一位卓越的桐城派领袖,他立足北学传统,积极面向西方,以中体西用的时代精神为指归,用莲池文系赓续桐城文统,把被他推向国家意识形态地位的颜李学派引入桐城道统。而今,他和他所执掌的政府以及桐城学者群体早已化为历史的烟尘,但他意欲激活古典传统以与西学接轨的思想祈向,因符合中国现代化的内在逻辑,仍具有强劲的生命活力。
        
引文
(1)关于徐世昌与桐城派的关系,徐雁平撰《贺葆真日记·序》和拙文《论桐城派的现代转型》均有论及。分别见贺葆真撰、徐雁平整理《贺葆真日记》卷首,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年;《安徽大学学报》2015年第6期。
    (2)徐世昌纂,陈祖武点校:《清儒学案》(四)卷一百八十九《挚甫学案》,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6601页。
    (3)徐世昌:《敬跋外祖遗像》,见《退耕堂题跋》卷二,天津徐氏民国己巳(1929)刊行,第8页。
    (4)徐世昌:《〈曹秉章民国十八年己巳(1929)致徐世昌〉批语》,见李立民整理《清儒学案曹氏书札整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第29页。
    (5)曹秉章:《曹秉章民国十九年庚午(1930)九月廿五日致徐世昌》引徐世昌语,见李立民整理《清儒学案曹氏书札整理》,第29页。
    (6)徐世昌:《〈曹秉章民国二十二年癸酉(1933)二月初八日致徐世昌〉批语》,见李立民整理《清儒学案曹氏书札整理》,第149页。
    (1)徐世昌:《桐城》,见《海西草堂集》卷二十四,天津徐氏民国壬申(1932)刊行,第2页。
    (2)吴汝纶:《刘笠生诗序》,见施培毅、徐寿凯校点《吴汝纶全集》(一),合肥:黄山书社,2002年,第200页。
    (3)徐世昌:《先太宜人行述》,见《退耕堂文存》,天津徐氏民国己巳(1929)刊行,第9~10页。徐世昌纂、傅卜棠编校:《晚晴簃诗话》(下),第963页。
    (4)徐世昌:《敬跋外祖遗像》,见《退耕堂题跋》卷二,第8页。
    (5)徐世昌:《谨跋先外祖所遗砚》,见《退耕堂砚铭》,天津徐氏民国己巳(1929)刊行,第9页。
    (6)徐世昌纂、傅卜棠编校:《晚晴簃诗话》(下),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963页。
    (7)柯愈春:《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中),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1091页。天津地方史资料联合目录编辑组编:《天津地方史资料联合目录》(甲编,第一分册),天津:天津图书馆,1980年,第137页。
    (8)徐世昌撰、吴思鸥和孙宝铭整理:《徐世昌日记》(21),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10390页。
    (9)吴汝纶:《刘笠生诗序》,见施培毅、徐寿凯校点《吴汝纶全集》(一),第200~201页。
    (10)徐世昌撰,吴思鸥、孙宝铭整理:《徐世昌日记》(21),第10460页。
    (11)徐世昌撰,吴思鸥、孙宝铭整理:《徐世昌日记》(21),第10462页。
    (12)吴闿生:《悦云山房集序》,见《北江先生文集》卷六,文学社民国甲子(1924)刊行,第25页。
    (13)吴闿生:《悦云馆骈文序》,见《北江先生文集》卷五,第38页。
    (1)徐世昌:《先太宜人行述》,见《退耕堂文存》,第22页。
    (2)严修:《严修东游日记》,见钟叔河、曾德明、杨云辉主编《走向世界丛书》,长沙:岳麓书社,2016年,第40页、45页、47页、48页。吴闿生纂:《吴门弟子集·续待搜访各家》,见《吴门弟子集》卷首,莲池书社,民国十九年(1930)刊行。
    (3)严修自订,高凌雯补,严仁增编,王承礼辑注,张平宇参校:《严修年谱》,济南:齐鲁书社,1990年,第47页、74页、53~54页、33页、34页、35页、37页、37页、46页。
    (4)严修:《徐菊人同年六十寿》,见《严范孙先生古近体诗存稿》卷二,民国癸酉(1933)刊行,第1页。
    (5)南开大学校史编写组:《南开大学校史(1919-1949)》,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5页、379页。
    (6)贺葆真撰,徐雁平整理:《贺葆真日记》,第392页。
    (7)徐世昌:《贺先生文集叙》,见《贺先生文集》卷首,民国三年(1914)七月刊于京师。
    (8)徐世昌:《跋贺松坡遗象》,见《退耕堂题跋》卷四,第8页。
    (9)徐世昌:《题贺松坡文集》,见《水竹邨人集》卷二,天津徐氏民国戊午(1918)刊行,第8页。
    (10)贺葆真撰,徐雁平整理:《贺葆真日记》,第528页。
    (11)徐世昌:《跋贺孔才印谱》,见《退耕堂题跋》卷四,第2页。
    (12)贺葆真撰,徐雁平整理:《贺葆真日记》,第392页。
    (13)崔建利:《徐世昌诗集叙录》,《文学与文化》2015年第1期。
    (14)徐世昌:《凤孙寄点定拙诗来》,见《海西草堂集》卷二十三,天津徐氏民国壬申(1932)刊行,第5~6页。
    (15)徐世昌:《寄柯凤孙》,见《海西草堂集》卷二十六,第14~15页。
    (16)徐世昌:《闻凤孙同年为余选诗作此奉酬》,见《海西草堂集》卷十四,第14页。
    (17)崔建利:《徐世昌诗集叙录》,《文学与文化》2015年第1期。
    (18)徐世昌:《论诗简柯凤孙》,见《海西草堂集》卷十六,第13页。
    (1)胡先骕:《四十年来北京之旧诗人》,见熊盛元、胡启鹏编校《胡先骕诗文集》下册《忏庵文稿》,合肥:黄山书社,2013年,第662页。
    (2)徐世昌:《与冯生论诗》,见《海西草堂集》卷十,第7页。
    (3)徐世昌:《大总统会》(第1375号),见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政府公报》影印本第150册,上海:上海书店,1988年,第116页。
    (4)《巴黎大学监督会及文科大学分科会议关于赠授徐世昌荣誉博士决议译文》,见林开明、陈瑞芳、陈克、王会娟纂《天津市历史博物馆藏北洋军阀史料·徐世昌卷》(九),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669~670页。
    (5)王树枏:《陶庐老人随年录》,见《陶庐老人随年录·南屋述闻》,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21页。
    (6)王树枏:《赠张廉卿》,见《文莫室诗集》卷三,光绪十三年(1887)刊行,第9页。
    (7)王树枏:《陶庐老人随年录》,见《陶庐老人随年录·南屋述闻》,第25页。
    (8)徐世昌:《王晋卿出关过此赋诗赠行》,见《海西草堂诗集》卷一,第12~13页。
    (9)徐世昌纂:《大清畿辅先哲传》卷首,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3年。
    (10)贺葆真撰,徐雁平整理:《贺葆真日记》,第489页。潘静如:《〈晚晴簃诗汇〉的编纂成员、续补与别纂考论》,《中国典籍与文化》2016年第2期。
    (11)刘凤强:《〈清儒学案〉编纂考》,《史学史研究》2009年第3期。
    (12)四存学会编:《四存学会章则汇刊》,见李学斌《颜李学的近代境遇》,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年,第195页。
    (13)贺葆真撰,徐雁平整理:《贺葆真日记》,第126页、131页、271页、
    (14)贺葆真撰,徐雁平整理:《贺葆真日记》,第471~472页、519页。
    (15)贺葆真撰,徐雁平整理:《贺葆真日记》,第277页。
    (1)徐世昌:《畿辅先哲祠春祭毕北学堂宴饮》,见《水竹邨人集》卷六,第8页。
    (2)徐世昌:《与赵湘帆孝廉衡论文》,见《水竹邨人集》卷四,第9页。
    (3)潘静如:《〈晚晴簃诗汇〉编纂史发覆》,《苏州大学学报》2018年第2期。
    (4)徐世昌:《明清八家文钞序》,见《明清八家文钞》卷首,天津徐氏民国二十年(1931)刊行。
    (5)徐世昌:《明清八家文钞序》,见《明清八家文钞》卷首。
    (6)徐世昌:《评〈湖口县楚军水师昭忠祠记〉》,见《明清八家文钞》卷十二《曾四》,第23页。
    (7)徐世昌:《评〈送梅中丞序〉》,见《明清八家文钞》卷十三《张上》,第12页。
    (8)徐世昌:《评〈记写本尚书后〉〈再记写本尚书后〉》,见《明清八家文钞》卷十五《吴一》,第7页。
    (9)徐世昌:《评〈冬至祠堂祝文〉〈显扬祠祝文〉〈节孝祠祝文〉》,见《明清八家文钞》卷十七《吴三》,第43页。
    (10)徐世昌:《明清八家文钞序》,见《明清八家文钞》卷首。
    (11)徐世昌:《明清八家文钞序》,见《明清八家文钞》卷首。
    (12)徐世昌:《评〈礼亲王家传〉》,见《明清八家文钞》卷六《姚下》,第4页。
    (13)徐世昌:《评〈快雨堂记〉》,见《明清八家文钞》卷六《姚下》,第40页。
    (14)徐世昌:《评〈贾生明申商论〉》,见《明清八家文钞》卷五《姚上》,第15页。
    (1)徐世昌:《评〈复张君书〉》,见《明清八家文钞》卷五《姚上》,第31页。
    (2)徐世昌:《评〈复鲁絜非书〉》,见《明清八家文钞》卷五《姚上》,第35页。
    (3)徐世昌:《明清八家文钞序》,见《明清八家文钞》卷首。
    (4)徐世昌:《明清八家文钞序》,见《明清八家文钞》卷首。
    (5)朱琦:《伯言先生六十初度同人集龙树寺设饮赋诗邵蕙西舍人诗先成因次其韵》,见《怡志堂诗初编》卷五,咸丰七年(1857)丁巳仲秋代州冯志沂刊行,第5页。
    (6)曾国藩:《赠梅伯言二首》其二,见《曾国藩全集·诗文》修订版第14册,长沙:岳麓书社,2011年,第51页。
    (7)曾国藩:《送梅伯言归金陵三首》其三,见《曾国藩全集·诗文》修订版第14册,第71页。
    (8)以上三段引文出自徐世昌撰《贺先生文集叙》,见《贺先生文集》卷首。
    (9)徐世昌:《〈曹秉章民国二十二年癸酉(1933)四月初四夜致徐世昌〉批语》,见李立民整理《清儒学案曹氏书札整理》,第160页。
    (10)徐世昌:《明清八家文钞序》,见《明清八家文钞》卷首。
    (11)徐世昌:《明清八家文钞序》,见《明清八家文钞》卷首。
    (1)徐世昌:《评〈欧阳生文集序〉》,见《明清八家文钞》卷九《曾一》,第9页。
    (2)徐世昌:《评〈送张梧岗叙〉》,见《明清八家文钞》卷七《梅上》,第9页。
    (3)徐世昌:《评〈应诏陈言疏〉》,见《明清八家文钞》卷九《曾一》,第38页。
    (4)徐世昌:《评〈日本学制大纲序〉》,见《明清八家文钞》卷十五《吴一》,第39页。
    (5)徐世昌:《评〈读汉书公孙贺传〉》,见《明清八家文钞》卷十九《贺上》,第10页。
    (6)徐世昌:《评〈李亚之先生墓表〉》,见《明清八家文钞》卷二十《贺下》,第27页。
    (7)徐世昌纂,陈祖武点校:《清儒学案》(四)卷一百八十九《挚甫学案》,第6601页。
    (8)徐世昌:《评〈合肥淮军昭忠祠记〉》,见《明清八家文钞》卷十六《吴二》,第28页。
    (9)徐世昌:《评〈复刘霞仙中丞书〉》,见《明清八家文钞》卷十《曾二》,第20页。
    (10)徐世昌:《评〈诰授光禄大夫赠太傅云贵总督岑襄勤公神道碑〉》,见《明清八家文钞》卷十四《张下》,第18页。
    (11)徐世昌:《评〈赠范生当世序〉》,见《明清八家文钞》卷十三《张上》,第13页。
    (12)徐世昌:《评〈答王晋卿书〉》,见《明清八家文钞》卷十五《吴一》,第43页。
    (13)徐世昌:《评〈祭汤海秋文〉》,见《明清八家文钞》卷十二《曾四》,第43页。
    (14)徐世昌:《评〈高邮董君墓志铭〉》,见《明清八家文钞》卷十七《吴三》,第3页。
    (15)徐世昌:《评〈李刚介诔〉》,见《明清八家文钞》卷十七《吴三》,第37页。
    (1)方苞:《再与刘拙修书》,见刘季高校点《方苞集》(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第174~175页。
    (2)王兆符:《望溪先生文偶钞序》,见方苞著、刘季高校点《方苞集》(下)附录三《各家序跋·原集三序》,第906~907页。
    (3)徐世昌纂,陈祖武点校:《清儒学案》(四)卷一百七十七《湘乡学案》,第6156页。
    (4)曾国藩:《致刘蓉》,见《曾国藩全集·书信一》修订版第22册,第587页。
    (5)吴汝纶;《答吴实甫》,见《吴汝纶全集》(三),第139页。
    (6)吴汝纶;《答姚叔节》,见《吴汝纶全集》(三),第138页。
    (7)贺涛:《徐母刘宜人六十寿序》,见《贺先生文集》卷二,第24页。
    (8)贺葆真撰,徐雁平整理:《贺葆真日记》,第315~316页、334页、337页。
    (9)徐世昌:《读李恕谷阅史郄视》,见《水竹邨人集》卷二,第1页。
    (10)徐世昌:《读恕谷后集》,见《水竹邨人集》卷二,第2页。
    (11)贺葆真撰,徐雁平整理:《贺葆真日记》,第357页、361页。
    (12)贺葆真撰,徐雁平整理:《贺葆真日记》,第479页。
    (13)徐世昌:《民国八年一月三日大总统令》,见《江苏省公报》第1814期,第2页。
    (14)王学斌:《颜李学的近代境遇》,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年,第195~203页。
    (1)徐世昌:《颜李遗书序》。见赵衡《序异斋文集》卷七,天津徐氏民国二十一年(1932)刊行,第20页。
    (2)徐世昌撰,吴思鸥和孙宝铭整理:《徐世昌日记》(22)民国七年(1918)一月二日,第10990页。
    (3)徐世昌:《颜李师承记序》,见徐世昌纂《颜李师承记》卷首。
    (4)徐世昌纂,陈祖武点校:《清儒学案》(一)卷十一《习斋学案》,第451页。
    (5)徐世昌:《颜李遗书序》,见赵衡《序异斋文集》卷七,第20页。
    (6)徐世昌:《民国八年一月三日大总统令》,见《江苏省公报》第1814期,第2页。
    (7)徐世昌:《弢斋述学·下篇》,第10页。
    (8)徐世昌:《〈曹秉章民国二十三年甲戌(1934)十二月廿二夜致徐世昌〉批语》,见李立民整理《清儒学案曹氏书札整理》,第280~281页。
    (9)徐世昌:《颜李遗书序》。按:此文由赵衡代拟,见赵衡《序异斋文集》卷七,第20~21页。
    (10)徐世昌纂,陈祖武点校:《清儒学案》(一)卷十一《习斋学案》,第451页。
    (11)徐世昌:《弢斋述学·下篇》,第10页。
    (12)徐世昌:《颜李语要师承记后序》,见赵衡《序异斋文集》卷六,第24~25页。
    (13)徐世昌撰,吴思鸥和孙宝铭整理:《徐世昌日记》(22)民国七年(1918)一月二日,第10990页。
    (14)徐世昌:《〈曹秉章民国二十三年甲戌(1934)十二月廿二夜致徐世昌〉批语》,见李立民整理《清儒学案曹氏书札整理》,第280~281页。
    (15)王学斌:《颜李学的近代境遇》,第213~278页。
    (1)牛仰山:《赵衡》,见梁淑安主编《中国文学家大辞典·近代卷》,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第315页。徐世昌:《序异斋文集序》,见赵衡《序异斋文集》卷首。贺葆真撰,徐雁平整理:《贺葆真日记》,第432~433页。
    (2)贺葆真撰,徐雁平整理:《贺葆真日记》,第514页。
    (3)冯玉祥:《近代第一流廉吏王铁珊先生》,见《逸经》1936年第5期。
    (4)贺葆真撰,徐雁平整理:《贺葆真日记》,第346页。
    (5)冯玉祥:《近代第一流廉吏王铁珊先生》,见《逸经》1936年第5期,第243页。
    (6)李塨:《与方灵皋书》,见《恕谷后集》卷四,陈山榜、邓子平主编:《颜李学派文库》第三册《李塨文集上》,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740页。
    (7)方苞:《与李刚主书》,见刘季高校点《方苞集》(上),第140页。
    (8)李塨:《复恽皋闻书》,见《恕谷后集》卷五,陈山榜、邓子平主编:《颜李学派文库》第三册《李塨文集上》,第757页。
    (9)关于方苞与颜李学派的关系,可参阅吴孟复撰《桐城文派述论》,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67~69页;卢佑诚:《方苞与颜李学派》,见《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10)赵衡:《贺先生文集序》,见《序异斋文集》卷四,第19页。
    (11)徐世昌:《读李恕谷阅史郄视》,见《水竹邨人集》卷二,第1页。
    (12)徐世昌:《北学铭》,见《退耕堂砚铭》,第2~3页。
    (13)贺葆真撰,徐雁平整理:《贺葆真日记》,第334~335页。
    (14)陈美健、柴如薪:《莲池书院志略》,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3年,第52~57页。
    (15)王达敏:《曾国藩总督直隶与莲池新风的开启》,《安徽大学学报》2014年第6期。
    (1)吴汝纶:《答新闻记者论中外教育》,见施培毅、徐寿凯点校《吴汝纶全集》(三),第448页。
    (2)张之洞:《抱冰堂弟子记》,见苑书义、孙华峰、李秉新编《张之洞全集》第十二册《著述·诗文·书札·附录》,第10637页。
    (3)许同莘:《张文襄公年谱》卷六,民国己卯(1939)冬十月刊行,第7页。
    (4)张之洞:《劝学篇》卷首,见苑书义、孙华峰、李秉新编《张之洞全集》第十二册《著述·诗文·书札·附录》,第9703页。
    (5)《著明定国是变法维新御旨》,见迟惠生、何芳川、邢永福主编《京师大学堂档案选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7页。
    (6)张之洞:《劝学篇》,见苑书义、孙华峰、李秉新编《张之洞全集》第十二册《著述·诗文·书札·附录》,第9724~9725页、9740页。
    (7)《清实录》第五十七册《德宗景皇帝实录》(六),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第543页。
    (8)秦进才:《〈劝学篇〉与“中体西用”思想的传播》,《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5期。
    (9)徐世昌撰,吴思鸥和孙宝铭整理:《徐世昌日记》(21),第10325页。
    (10)徐世昌撰,吴思鸥和孙宝铭整理:《徐世昌日记》(21),第10328页。
    (11)徐世昌撰,吴思鸥和孙宝铭整理:《徐世昌日记》(21),第10326页。
    (12)徐世昌撰,吴思鸥和孙宝铭整理:《徐世昌日记》(21),第10329页。
    (1)徐世昌撰,吴思鸥和孙宝铭整理:《徐世昌日记》(21),第10357页。
    (2)柯劭忞:《退耕堂集序》,见《退耕堂集》卷首,天津徐氏民国三年(1914)刊行。
    (3)贺培新:《徐世昌年谱》(上),见《近代史资料》第69期,第17页、19页。
    (4)徐世昌撰,吴思鸥和孙宝铭整理:《徐世昌日记》。
    (5)张之洞:《保荐人才折》,见苑书义、孙华峰、李秉新编:《张之洞全集》第二册《奏议》,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1389页。
    (6)袁世凯著,廖一中、罗真容整理:《袁世凯奏议》(上),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283页。
    (7)贺培新:《徐世昌年谱》,见《近代史资料》第69期,第16页。
    (8)柯劭忞:《退耕堂集序》,见《退耕堂集》卷首。
    (9)曹汝霖:《曹汝霖一生之回忆》,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年,第206页。
    (10)徐世昌:《大总统令》(第1332号),见王学珍、郭建荣主编《北京大学史料》第2卷第1册(1912-1937),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245页。
    (11)徐世昌:《跋自书光风霁月四大字》,见《退耕堂题跋》卷四,第11页。
    (12)徐世昌:《跋自书致中和三大字》,见《退耕堂题跋》卷四,第12页。
    (13)梁敬:《徐世昌评传序》,见沈云龙《徐世昌评传》卷首,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3年,第2页。
    (14)《国府褒扬徐世昌》,见《新闻报》民国二十八年(1939)六月十日。
    (1)徐世昌:《弢斋述学·结论》,民国十年(1921)刊行,第1页。
    (2)徐世昌:《民国八年一月三日大总统令》,见《江苏省公报》第1814期,第2页
    (3)徐世昌:《评〈养浩堂诗集序〉》,见《明清八家文钞》卷十三《张上》,第10页
    (4)贺涛:《书天津徐氏族谱后》,见《贺先生文集》卷四,第2页。
    (5)贺培新:《徐世昌年谱》(上),见《近代史资料》第69期,第30页、32页。
    (6)高月:《清末东北新政与东北边疆现代化进程》,《东北史地》2008年第3期。
    (7)贺培新:《徐世昌年谱》(上),见《近代史资料》第69期,第37~38页
    (8)贺涛:《书天津徐氏族谱后》,见《贺先生文集》卷四,第2页。
    (9)沈云龙:《徐世昌评传》(上),第318页,第374~376页。
    (10)徐世昌:《欧战后之中国》,上海:中华书局,民国九年(1920)十月十日印成,第124~126页。
    (11)朱有主编:《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三辑上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158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