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红楼梦》中存在句的分类及认知分析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黎威
  • 关键词:《红楼梦》 ; 存在句 ; 认知语法
  • 中文刊名:HWYY
  • 英文刊名:Overseas English
  • 机构:上海理工大学;
  • 出版日期:2018-12-23
  • 出版单位:海外英语
  • 年:2018
  • 期:No.388
  • 语种:中文;
  • 页:HWYY201824046
  • 页数:3
  • CN:24
  • ISSN:34-1209/G4
  • 分类号:101-102+104
摘要
该文以《红楼梦》为语料库,从句式结构和语义结构两个方面来了解和剖析存在句的典型特点;与此同时,作者进一步从认知学语法角度来解读存在句背后隐藏的认知动因;以此来论证存在句存在的合理性,了解存现句产生的机制,希望借此丰富汉语存在句研究体系。
        
引文
[1]高文成.英汉存在句的认知对比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2]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3]金积令.英汉存在句对比研究[J].外国语,1996(6).
    [4]Lakoff G.Women,Fireand Dangerous Things[M].Chi-cagoand London:The University of Chica go Press,1987.
    [5]Langacker R W.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The-oretical PrerequisiteVol.1[M].Stanford,Californi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87.
    [6]Talmy L.Towardsa Cognitive Semantics Volume(I):Concept Structuring System[M].Cambridge,Mass:MIT Press,2000.
    [7]张健.英汉语存在句的表达特点和认知作用[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60-62.
    [8]刘颖.英语和汉语存在句的认知分析[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0(3):104-106.
    [9]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10]王寅.认知语言学探索[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5.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