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易学思想的不同表述:象数与义理之争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Different Expressions of Yi-ology Thoughts: Arguments Between Image-Number School and Philosophical Connotations School
  • 作者:吕相国
  • 英文作者:Lv Xiangguo;
  • 关键词:易学 ; 象数 ; 义理
  • 中文刊名:CSXK
  • 英文刊名:Chuanshan Journal
  • 机构:贵州师范大学贵州阳明文化研究院;
  • 出版日期:2019-08-08 11:16
  • 出版单位:船山学刊
  • 年:2019
  • 期:No.122
  • 基金:贵州省2017年度社科规划课题青年课题“孔颖达易学与王弼易学比较研究”(17GZQN19)
  • 语种:中文;
  • 页:CSXK201904010
  • 页数:7
  • CN:04
  • ISSN:43-1190/C
  • 分类号:65-71
摘要
象数派与义理派作为易学流派的基本构成形式,有着特定的历史形成原因。象数派与义理派在先秦易学中虽然并未出现分化,但是已经蕴含了分化的内在可能性和必然性。象数学表述方式主要从历史之维,采取"义理还原"的方法;义理易学则预设义理表述方式的优先性,贬斥象数方式的无效性,采取直接表述易学思想的方式。彼此争论的焦点是象数与义理表述方法的有效性问题。象数学派认为象数学表述方式乃易学独具的表述方式,是易学思想表述的根基,无法舍弃;义理派则认为象数学表述方式限制了易学思想的表述,从主体建构角度舍弃了历史之维,采取悬置或者舍弃象数的方式,直接透过文辞来获得易学思想。
        
引文
[1]孔颖达.周易正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2]班固.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64.
    [3]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4]刘彬.帛书《要》篇校释.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
    [5]李道平.周易集解纂疏.北京:中华书局,1994.
    [6]永瑢.四库全书总目.北京:中华书局,1965.
    [7]王弼.王弼集校释.北京:中华书局,1980.
    [8]程颐.周易程氏传.北京:中华书局,2011.
    [9]陈寿.三国志.北京:中华书局,2011.
    [10]黎靖德.朱子语类.北京:中华书局,1986.
    [11]朱熹.周易本义.北京:中华书局,2009.
    (1)《系辞传》作者在此段文字中仅仅肯定了象和辞对圣人思想的表述功用,并未将二者的关系具体说明,更没有“尽象莫若辞”的意思,此待后文再做详细解释。
    (2)其实史巫两个层次可以并归一个层次,以区别于孔子“求其德义”的第三个层次,故孔子在行文中将二者统称为“祝卜”“史巫”。
    (1)此可参看《晦庵集》卷59《答林正卿》:“问:伏羲画卦以写阴阳之变化,文王、周公作彖爻辞以断天下之疑,孔子作《彖》《象》以推明事物当然之理,然爻画既具而三者已备乎其中,前圣后圣互相发明耳。答云:此说近之,然亦未尽。”(朱熹:《晦庵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尽管有人认为王弼并未真正的将汉代象数思想扫除殆尽,仍然在暗地里使用了一些汉代象数学的方法来解释卦爻辞,如互体说等,但此处是从整体概略的说,因此王弼使用的象数学方式可以忽略不计。
    (2)崔铣《读易馀言序》:“传是者倡於王弼,备於程子。”(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