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农业复苏及诚信塑造:清前期官方借贷制度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Agricultural Recovery and Trust: Studies of the Disaster Relief Loan System in the Early Qing Dynasty
  • 作者:周琼
  • 英文作者:Zhou Qiong;
  • 关键词:清前期 ; 灾赈 ; 借贷制度 ; 农业恢复 ; 诚信塑造
  • 中文刊名:QHDZ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Tsinghua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 机构:云南大学西南环境史研究所;
  • 出版日期:2019-01-04
  • 出版单位: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年:2019
  • 期:v.34;No.161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清前期(1644—1795)重大自然灾害与救灾机制研究”(09XZS010)的中期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QHDZ201901004
  • 页数:17
  • CN:01
  • ISSN:11-3596/C
  • 分类号:50-65+201
摘要
清前期确立了由官方给灾民借贷钱粮、籽种、耕牛、农具等农本的借贷制度。该制度起源于康熙朝,经雍正初建,乾隆朝完善并确立。规定仓谷借贷据灾情决定是否收息或免息,确立了"春借秋还、秋借春归"借贷期限,重灾时全部或半数免还借贷籽种;兵丁从司库内借支的饷银两年内扣饷还款;向灾民借贷耕牛及草料,禁卖禁宰耕牛,严惩偷盗耕牛者,惩处执行禁令不当的官员及借贷失信者。灾荒借贷保障了灾民的再生产能力,促进灾区农业经济的恢复及发展;借贷免息及豁免制度,凸显了专制统治的温情面纱,有利于统治者获取民心;借贷偿还实践塑造了民众灾害自救、自助的文化心态及诚信行为。
        The Qing system of disaster relief loans established in the early Qing Dynasty comprised government loans for disaster victims for taxes,seeds,plow oxen,and farm tools. The system was originated in the Kangxi reign,and then extended in the Yongzheng reign,and finally completed and consolidated in the Qianlong reign. Based on the severity of the disaster,loans were provided with or free of interest,with payments in spring to be repaid in autumn and those paid out in autumn to be repaid in spring,and repayments exempted in the case of particularly severe disasters. Troops received pay in grain and cash was repaid by deduction from their regular pay over the following two years. In addition,local governments lent out plowing oxen and fodder to disaster victims,banned the butchering and selling of oxen,and prosecuted theft,punishing those officials who failed to strictly enforce the measures and recipients who failed repayments. Disaster loans ensured the recover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disaster areas and stabilized local control. Together with tax exemptions,the interest-free loans were representations of the caring ruler. They contributed to a positive image among the people while also providing practical means of self-help in the aftermath of natural disasters,creating a cultural mentality of trust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the commoners.
引文
(1)参见毕波:《清代前期民间借贷主体的法律规制》,《兰台世界》2014年第15期;周翔鹤:《清代台湾民间抵押借贷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3年第2期;柏桦、刘立松:《清代的借贷与规制“违禁取利”研究》,《南开经济研究》2009年第2期;陈志武、林展、彭凯翔:《民间借贷中的暴力冲突:清代债务命案研究》,《经济研究》2014年第9期。近年也有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如杨贞:《清代前期民间借贷法律研究》,河北大学,2011年;顾玉乔:《清代以来徽州乡村民间借贷研究——以〈徽州文书〉中收录的收借条为中心》,安徽大学,2014年;徐钰:《清至民国时期清水江流域民间借贷活动研究——以〈天柱文书〉为中心》,贵州大学,2016年。
    (1)邓拓:《中国救荒史》第三编《历代救荒政策之实施》(影印版),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年,第396页。
    (2)杨景仁:《筹济篇》卷一二《借贷发赈》,见李文海、夏明方主编:《中国荒政全书》第二辑第四卷,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187页。
    (3)杨景仁:《筹济篇》卷一二《借贷发赈》,见《中国荒政全书》第二辑第四卷,第193页。
    (4)陆曾禹:《钦定康济录》卷三下《临事之政》,见《中国荒政全书》第二辑第一卷,第374页。
    (5)邓拓:《中国救荒史》第三编《历代救荒政策之实施》,第396页。
    (6)《清实录·高宗纯皇帝实录》(八)卷六一五,乾隆二十五年六月下,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921页。
    (7)邓拓:《中国救荒史》第三编《历代救荒政策之实施》,第396页。
    (8)杨景仁:《筹济篇》卷一二《借贷发赈》,见《中国荒政全书》第二辑第四卷,第187页。
    (9)陆曾禹:《钦定康济录》卷三下《临事之政》,见《中国荒政全书》第二辑第一卷,第377页。
    (10)杨景仁:《筹济篇》卷一二《借贷发赈》,见《中国荒政全书》第二辑第四卷,第187页。
    (1)《清实录·高宗纯皇帝实录》(四)卷二五五,乾隆十年十二月下,第310页。
    (2)《清实录·高宗纯皇帝实录》(四)卷二八四,乾隆十二年二月上,第700页。
    (3)参见周琼:《清代赈灾制度的外化研究——以乾隆朝“勘不成灾”制度为例》,《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4年第1期。
    (4)《大清会典事例·户部二》卷一九三《户部》四二《积储五·义仓积储》(影印本),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第215页。
    (5)《大清会典事例·户部三》卷二七六《户部》一二五《蠲恤一二·货粟一》,第175—176页。
    (6)《大清会典事例·户部三》卷二七六《户部》一二五《蠲恤一二·货粟一》,第176页。
    (1)《大清会典事例·户部三》卷二七六《户部》一二五《蠲恤一二·货粟一》,第176页。
    (2)《大清会典事例·户部三》卷二七六《户部》一二五《蠲恤一二·货粟一》,第176页。《清实录·高宗纯皇帝实录》(一)卷四四,乾隆二年六月上记:“谕总理事务王大臣:朕闻各省出借仓谷,于秋后还项时,有每石加息谷一斗之例。朕思,借谷各有不同,如地方本非歉岁,祗因春月青黄不接。民间循例借领,出陈易新,则应照例加息。若值歉收之年,其乏食贫民,国家方赈恤抚绥之不遑。所有借领仓粮之人,非平时贷谷者可比,至秋后还仓时,止应完纳正谷,不应令其加息。将此永着为例,各省一体遵行。该督抚仍当严饬有司,体恤民隐,平斛收量,毋得多取颗粒。如有浮加斛面,额外多收,及胥吏苛索等弊,着该督抚严惩治罪。”
    (3)万维翰:《荒政琐言·出借》,见《中国荒政全书》第二辑第一卷,第465页。
    (1)《大清会典事例·户部三》卷二七六《户部》一二五《蠲恤一二·货粟一》,第177页。
    (2)《清实录·高宗纯皇帝实录》(一)卷四一,乾隆二年四月下,第744页。
    (3)《清实录·高宗纯皇帝实录》(二)卷八〇,乾隆三年十一月上,第256页。
    (4)方观承:《赈纪》卷二《核赈·院奏借民麦种牛力牧费折》,见《中国荒政全书》第二辑第一卷,第506页。
    (5)杨西明:《灾赈全书》卷二《借给贫民》,见《中国荒政全书》第二辑第三卷,第498—499页。
    (6)《大清会典事例·户部三》卷二七六《户部》一二五《蠲恤一二·货粟一》,第176页。
    (7)万维翰:《荒政琐言·出借》,《中国荒政全书》第二辑第一卷,第465页。
    (8)《大清会典事例·户部三》卷二七六《户部》一二五《蠲恤一二·货粟一》,第176页。
    (9)《大清会典事例·户部三》卷二七六《户部》一二五《蠲恤一二·货粟一》,第177页。
    (10)《大清会典事例·户部三》卷二七六《户部》一二五《蠲恤一二·货粟一》,第177页。
    (1)《大清会典事例·户部三》卷二七六《户部》一二五《蠲恤一二·货粟一》,第176—177页。
    (2)《大清会典事例·户部三》卷二七六《户部》一二五《蠲恤一二·货粟一》,第177页。
    (3)《清实录·高宗纯皇帝实录》(四)卷二八四,乾隆十二年二月上,第700页。
    (4)《清实录·高宗纯皇帝实录》(三)卷一九一,乾隆八年闰四月下,第457页。
    (5)《大清会典事例·户部二》卷一九三《户部》四二《积储五·义仓积储》,第215页。
    (6)《清实录·高宗纯皇帝实录》(三)卷一九一,乾隆八年闰四月下,第456—457页。
    (7)《清实录·高宗纯皇帝实录》(二)卷九七,乾隆四年七月下,第477页。
    (1)《大清会典事例·户部三》卷二七六《户部》一二五《蠲恤一二·货粟一》,第177页。
    (2)《大清会典事例·户部三》卷二八二《户部》一三一《蠲恤一七·缓征一》,第254页。
    (3)《大清会典事例·礼部二》卷三〇一《礼部》二二《巡幸二·东巡》,第673页。
    (4)《大清会典事例·礼部二》卷三〇一《礼部》二二《巡幸二·东巡》,第178—179页。
    (5)杨西明:《灾赈全书》卷二《借给贫民》,见《中国荒政全书》第二辑第三卷,第498页。
    (6)杨西明:《灾赈全书》卷二《借给贫民》,见《中国荒政全书》第二辑第三卷,第498页。
    (7)《清实录·高宗纯皇帝实录》(二)卷一五四,乾隆六年十一月上,第1205页。
    (8)万维翰:《荒政琐言·出借》,《中国荒政全书》第二辑第一卷,第466页。
    (9)万维翰:《荒政琐言·出借》,《中国荒政全书》第二辑第一卷,第466页。
    (10)万维翰:《荒政琐言·出借》,《中国荒政全书》第二辑第一卷,第465页。
    (11)杨西明:《灾赈全书》卷二《借给贫民》,《中国荒政全书》第二辑第三卷,第498页。
    (1)方观承:《赈纪》卷二《核赈》,见《中国荒政全书》第二辑第一卷,第505页。
    (2)吴元炜:《赈略》卷上《赈名》,见《中国荒政全书》第二辑第一卷,第704页。
    (3)吴元炜:《赈略》卷上《雹灾酌借籽种口粮议》,《中国荒政全书》第二辑第一卷,第704页。
    (4)《大清会典事例·户部三》卷二七六《户部》一二五《蠲恤一二·货粟一》,第177页。
    (5)《大清会典事例·户部三》卷二七六《户部》一二五《蠲恤一二·货粟一》,第178页。
    (6)《大清会典事例·户部三》卷二七六《户部》一二五《蠲恤一二·货粟一》,第181、182页。
    (1)陆曾禹:《钦定康济录》卷三下《临事之政》,见《中国荒政全书》第二辑第一卷,第374页。
    (2)陆曾禹:《钦定康济录》卷三下《临事之政》,见《中国荒政全书》第二辑第一卷,第375页。
    (3)《清实录·高宗纯皇帝实录》(三)卷一八一,乾隆七年十二月下,第344—345页。
    (4)方观承:《赈纪》卷二《核赈·会议办赈十四条》,见《中国荒政全书》第二辑第一卷,第505页。
    (5)《大清会典事例·户部三》卷二七六《户部》一二五《蠲恤一二·货粟一》,第177页。
    (6)《大清会典事例·户部三》卷二七六《户部》一二五《蠲恤一二·货粟一》,第178页。
    (7)《大清会典事例·户部三》卷二七六《户部》一二五《蠲恤一二·货粟一》,第178页。
    (8)方观承:《赈纪》卷二《核赈·院奏借民麦种牛力牧费折》,见《中国荒政全书》第二辑第一卷,第506页。
    (9)方观承:《赈纪》卷二《核赈·院奏借民麦种牛力牧费折》,见《中国荒政全书》第二辑第一卷,第505、506页。
    (1)方观承:《赈纪》卷二《核赈》,见《中国荒政全书》第二辑第一卷,第505页。
    (2)《清实录·世宗宪皇帝实录》(二)卷八二,雍正七年六月,第91页。
    (3)《大清会典事例·都察院》卷一〇三十九《都察院》四二《五城九·马匹耕牛》,第426页。
    (4)《清实录·世宗宪皇帝实录》(二)卷八二,雍正七年六月,第92、91页。
    (5)方观承:《赈纪》卷二《核赈》,见《中国荒政全书》第二辑第一卷,第505页。
    (6)《清实录·高宗纯皇帝实录》(三)卷一八一,乾隆七年十二月下,第344—345页。
    (7)《大清会典事例·刑部》卷七七七《刑部》五五,《兵律厩牧·宰杀马牛》,第533页。
    (8)《大清会典事例·刑部》卷七七七《刑部》五五,《兵律厩牧·宰杀马牛》,第534页。
    (1)《大清会典事例·吏部二》卷一三三《吏部》一一七《处分例五六·私宰耕牛》,第720页。
    (2)《大清会典事例·刑部》卷七七七《刑部》五五《兵律厩牧·宰杀马牛》,第533页。
    (3)《大清会典事例·刑部》卷七七七《刑部》五五,《兵律厩牧·宰杀马牛》,第533页。
    (4)《大清会典事例·刑部》卷七七七《刑部》五五,《兵律厩牧·宰杀马牛》,第533页。
    (5)杨西明:《灾赈全书》,见《中国荒政全书》第二辑第三卷,第566页。
    (6)吴元炜:《荒政琐言》,见《中国荒政全书》第二辑第一卷,第466页。
    (1)杨西明:《灾赈全书》,见《中国荒政全书》第二辑第三卷,第569页。
    (2)方观承:《赈纪》,见《中国荒政全书》第二辑第一卷,第591—592页。
    (3)方观承:《赈纪》,见《中国荒政全书》第二辑第一卷,第591—592页。
    (4)方观承:《赈纪》卷二《核赈·院奏借民麦种牛力牧费折》,见《中国荒政全书》第二辑第一卷,第506页。
    (1)《清实录·高宗纯皇帝实录》(一)卷三〇,乾隆元年十一月上,第617页。
    (2)方观承:《赈纪》卷二《核赈·院奏借民麦种牛力牧费折》,见《中国荒政全书》第二辑第一卷,第506页。
    (3)《大清会典事例·户部三》卷二七六《户部》一二五《蠲恤一二·货粟一》,第181页。
    (4)《世宗宪皇帝上谕八旗·谕行旗务奏议》卷五,雍正五年闰三月十一日,《四库全书·史部·诏令奏议类·世宗宪皇帝上谕旗务议覆》。
    (5)《大清会典事例·户部三》卷二七六《户部》一二五《蠲恤一二·货粟一》,第177页。
    (1)中国科学院地震工作委员会历史组:《中国地震资料年表》,北京:科学出版社,1956年,第507页。
    (2)彭元瑞:《孚惠全书》卷三九,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年,第573页。
    (3)彭元瑞:《孚惠全书》卷六一,第767页。
    (4)方观承:《赈纪》,《中国荒政全书》第二辑第一卷,第605—606页。
    (5)彭元瑞:《孚惠全书》卷五八,第743页。
    (6)彭元瑞:《孚惠全书》卷五九,第750—751页。
    (7)彭元瑞:《孚惠全书》卷五八,第744—745页。
    (8)彭元瑞:《孚惠全书》卷一二、卷二六,第57、64页。
    (1)姚碧:《荒政辑要》,见《中国荒政全书》第二辑第一卷,第783页。
    (1)陆曾禹:《钦定康济录》卷三下《临事之政》,见《中国荒政全书》第二辑第一卷,第376、377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