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城市体系演变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的经验分析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Producer Services Agglomeration,Urban System Evolution and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Urban Agglomeration of Beijing,Tianjin and Hebei,the Yangtze River Delta and the Pearl River Delta
  • 作者:张志彬
  • 英文作者:ZHANG Zhi-bin;School of Business,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 ; 城市体系 ; 首位度 ; 经济增长
  • 英文关键词:producer services;;urban system;;primacy;;economic growth
  • 中文刊名:XTGS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
  • 机构: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1-20
  • 出版单位: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年:2019
  • 期:v.22;No.113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6BJY130)
  • 语种:中文;
  • 页:XTGS201901011
  • 页数:8
  • CN:01
  • ISSN:43-1436/C
  • 分类号:73-80
摘要
依托城市群推进城市化进程,形成分工协作的扁平化城市体系,有利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对象,通过面板数据的计量模型分析发现:城市群逐步形成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在中心城市、制造业集聚在中心城市外围的"中心—外围"空间格局;城市群首位度的降低和中心城市功能的转变,有助于提高城市群经济增长速度。因此,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在中心城市集聚、构建基础设施共享机制、推动市场一体化进程是提升区域经济内涵增长的有效举措。
        With the urban agglomerations to promote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and form a flatten urban system of division and cooperation,it is conducive to the realization of optimized resources allocation as well as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Taking the urban agglomerations of Beijing,Tianjin and Hebei,the Yangtze River Delta and the Pearl River Delta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is paper,through the econometric model analysis of panel data,finds that the urban agglomerations have gradually had such "center-periphery"spatial pattern as the producer services agglomerated in the central cities,and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gglomerated outside of the central cities. Both the reduction of primacy of urban agglomer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functions of central cities help to improve the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of urban agglomeration. Thus,to agglomerate the producer services in the central cities,build the sharing mechanism of infrastructure,and to promote the process of integrated markets is an effective way to promote the endogenous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引文
(1)李京文:《中国城市化进程回顾与前瞻》,《中国城市经济》2010年第9期。
    (1)王小鲁:《中国城市化路径与城市规模的经济学分析》,《经济研究》2010年第10期。
    (2)许政,陈钊,陆铭:《中国城市体系的“中心-外围模式”》,《世界经济》2010年第7期。
    (3)朱虹,徐琰超,尹恒:《空吸抑或反哺:北京和上海的经济辐射模式比较》,《世界经济》2012年第3期。
    (4)陈红霞,贾舒雯:《中国三大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特征比较》,《城市发展研究》2017年第10期。
    (5)许政,陈钊,陆铭:《中国城市体系的“中心-外围模式”》,《世界经济》2010年第7期。
    (6)于斌斌,金刚:《中国城市结构调整与模式选择的空间溢出效应》,《中国工业经济》2014年第2期。
    (7)沃尔特·克里斯塔勒:《德国南部中心地原理》,商务印书馆1998版,第10-20页。
    (1)Krugman,Paul.“Confronting the Mystery of Urban Hierarchy”,Journal of the Japanese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es,1996(4):399-418.
    (2)Combes P,Mayer T,Thisse J.Economic Geography:The Integration of Regions and Nations.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8.
    (3)曹聪丽,陈宪:《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城市规模与经济绩效提升---基于空间计量的实证研究》,《中国经济问题》2018年第3期。
    (4)周文:《我国城市集中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机制---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5年第7期。
    (5)闫奕荣,姚芳,黄梓衍:《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地方经济发展---基于中国省级数据的实证研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8年第7期。
    (1)李松林,刘修岩:《中国城市体系规模分布扁平化:多维区域验证与经济解释》,《世界经济》2017年第11期。
    (2)覃成林,杨晴晴:《高速铁路发展与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经济经纬》2016年第3期。
    (1)京津冀城市群包括:北京,天津,河北省的石家庄、保定、廊坊、唐山、邯郸、邢台、秦皇岛、沧州、衡水、承德、张家口等城市。长三角城市群包括:上海,江苏的南京、镇江、扬州、常州、苏州、无锡、南通、泰州、盐城等城市,浙江的杭州、嘉兴、湖州、绍兴、宁波、舟山、金华、台州等城市,安徽的合肥、芜湖、滁州、马鞍山、铜陵、池州、安庆、宣城等城市。珠三角城市群包括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中山、江门、肇庆、惠州、清远、云浮、阳江、河源、汕尾等城市。
    (1)綦良群,李庆雪:《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动力研究》,《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
    (2)刘书瀚,于化龙:《基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中心城市等级划分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城市发展研究》2017年第11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