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基于国家自主贡献的中国与东盟国家气候合作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Climate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ASEAN Countries Based on 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s
  • 作者:龚微 ; 贺惟君
  • 英文作者:Gong Wei;He Weijun;
  • 关键词:巴黎协定 ; 国家自主贡献 ; 东盟国家 ; 气候变化合作
  • 英文关键词:Paris Agreement;;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s;;ASEAN Countries;;Climate Cooperation
  • 中文刊名:DLYZ
  • 英文刊名:Crossroads:Southeast Asian Studies
  • 机构:贵州大学法学院;贵州大学东盟研究院;贵州大学;
  • 出版日期:2018-10-30
  • 出版单位:东南亚纵横
  • 年:2018
  • 期:No.295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应对气候变化资金机制的国际法问题及其新动向研究”(编号14XFX015);; 湖南省教育厅重点课题“大气污染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研究”(编号14A116);; 贵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生态文明建设视角下的气候变化立法研究”(编号GDYB201701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贵州大学引进人才科研基金(编号:贵大人基合字2017022)的资助
  • 语种:中文;
  • 页:DLYZ201805008
  • 页数:8
  • CN:05
  • ISSN:45-1176/D
  • 分类号:67-74
摘要
中国与东盟国家均容易受到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双方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动机既具有内生性也有外压性。《巴黎协定》生效之后,东盟国家与中国均要按照各自国家自主贡献的规定承担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义务。国家自主贡献的提出明确了不同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任务和目标,将国际社会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深度和广度提升到了史无前例的水平。东盟国家与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合作应当以各自提交的国家自主贡献为目标和基础,以人类共同利益和国家利益为导向,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引下维护人类共同的环境利益,通过减缓合作、适应合作、提供气候支助等方式维护各自的国家利益,亦可助力《巴黎协定》下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后续发展。
        Both China and ASEAN countries are vulnerable to be affected by the climate,therefore,the cooperation between both sides to deal with climate changes is derived not only from the emergent needs but also the pressure that caused by the climate. After the publication of the "Paris Agreement",ASEAN countries and China will be committed to legal obligations to address climate change according to the regulations of their determined contribution in order to bring the depth and breadth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to address climate change to an unprecedented level.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ASEAN countries and China in addressing climate change should aim at the national independent contributions submitted by them,and be guided by the common interests of the people and the interests of the country,and safeguard the common environmental interests of mankind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concept of the community of human destiny as well as their national interests through ways of mitigating cooperation,adapting to cooperation,and providing climate support. It can also assist in the follow-up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on climate change under the"Paris Agreement".
引文
(1)解成慧、李志江:《东盟国家的气候治理合作:现状与问题》,《阅江学刊》2012年第6期,第84页。
    (2)Asian Development Bank,The Economics of Climate Change in Southeast Asia:A regional Review,pp.8~9.
    (3)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Climate Change 2014:Impacts,Adaptation and Vulnerability”,http://www.ipcc.ch/pdf/assessment-report/ar5/wg2/WGI-IAR5-PartB_FINAL.pdf.
    (4)张朋远:《东盟应对气候变化政策分析》,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年,第12页。
    (5)Indra Overland et al.,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ASEAN International Affairs:Risk and Opportunity,Norwaegian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and Myanmar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nd Strategic Studies,2017,p18.
    (6)对此,国内学界已有一定研究,成果参见朱新光、齐峰:《浅析中国-东盟气候合作》,《国际问题研究》2009年第2期;齐峰、朱新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气候合作探略》,《云南社会科学》2009年第1期;汪亚光:《东南亚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合作现状》,《东南亚纵横》2010年第3期;谢成慧、李志江:《东盟国家的气候治理合作:现状与问题》,《阅江学刊》2012年第6期,等等。
    (1)Daniel Bodansky,“The Paris Climate Change Agreement:A New Hope?”,Americ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vol.110,2016.
    (2)柴麒敏、高翔、徐华清:《“基础四国”:从哥本哈根到巴黎气候之路》,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6年版,第141页。
    (3)碳汇,指通过植树造林、森林管理和植被恢复等措施,利用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从而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浓度的过程、活动或机制。纯碳汇国指该国的碳排放量小于碳吸收量。
    (1)何建坤、刘滨:《作为温室气体排放衡量指标的碳排放强度分析》,《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第6期。
    (2)常规发展情景(Business As Usual,BAU)又称“按原轨道发展”或“一切照旧情景”,是指从某个时间点起,在不再附加任何针对性政策的情况下,按照原有轨道和趋势发展的经济社会路径。在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常规发展情景也为许多国家所认可。参见马欣、李继峰、张亚雄:《哥本哈根会议前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气候变化研究与国际谈判中的“BAU情景”》,《国际经济评论》2009年第6期。
    (3)联合国网站气候变化栏目,http://www.un.org/zh/climatechange/mitigation.shtml.
    (1)参加此次大会的中国代表团副团长苏伟指出:“巴厘岛路线图”将适应气候变化、资金和技术转让等3个问题正式提出,与减缓气候变化一道成为应对气候变化后续谈判的4个轮子。《“巴厘岛路线图”:中国如何作为》,中国中央电视台网站,http://news.cctv.com/china/20071228/107977_4.shtml,2007年12月28日。
    (2)齐皓:《国际环境问题合作的成败---基于国际气候系统损害的研究》,《国际政治科学》2010年第4期,第82页。
    (3)徐祥民、朱雯:《环境利益的本质特征》,《法学论坛》2014年第6期,第45页。
    (1)冯颜利、唐庆:《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深刻内涵与时代价值》,《当代世界》2017年第11期。
    (2)唐颖侠:《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签署的意义及中国贡献》,《人民日报》2016年4月28日。
    (3)赵可金:《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丰富内涵与理论价值》,人民网,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7/0818/c83859-29478871.html,2017年8月18日。
    (4)习近平:《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人民日报》2013年10月4日。
    (5)尽管2017年6月,美国新当选总统特朗普宣布退出《巴黎协定》、拒绝履行已经做出承诺的举动为人类社会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蒙上了阴影,但特朗普上台后立刻推翻其前任批准的国际协议、无视自身肩负的国际共同义务、片面追求国家利益的恶劣做法并没有得到其他国家的效仿。
    (6)碳源就是放出二氧化碳的源,如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碳汇就是吸收二氧化碳的源,如森林、草原和耕地等。
    (7)史广林:《中国与东盟专家昆明探讨应对气候变化》,中国新闻网,http://www.chinanews.com/gn/2014/06-17/6289072.shtml,2014年6月17日。
    (8)钟生:《自主减排,中国有决心和诚意》,《人民日报》2016年4月13日,第3版。
    (1)贺波:《广西先进林业科技分享东盟十国》,《广西日报》2017年12月13日,第01版。
    (2)潘家华、郑艳:《适应气候变化的分析框架及政策含义》,《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第10期,第2页。
    (3)(英国)艾伦·巴伯著,谢军芳、薛晓飞译:《绿色基础设施在气候变化中的作用》,《中国园林》2009年第2期,第9~10页。
    (1)《环境署发布最新减排差距报告,科学评估国家自主贡献减排方案》,联合国网站,https://news.un.org/zh/story/2015/12/247922.
    (2)季华:《〈巴黎协定〉中的国家自主贡献:履约标准与履约模式》,《江汉学术》2017年第5期,第64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