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影像档案”现象及与声像档案关系的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何小菁 ; 徐欣云
  • 关键词:声像档案 ; 影像档案 ; 电影档案
  • 英文关键词:Audio-visual archives;;Image archives;;Film archives
  • 中文刊名:DAXT
  • 英文刊名:Archives Science Bulletin
  • 机构:南京大学;南京医科大学;江西师范大学;
  • 出版日期:2017-03-18
  • 出版单位:档案学通讯
  • 年:2017
  • 期:No.234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古村落档案“泛化”现象及管理路径研究》(项目号15BTQ072)研究成果之一
  • 语种:中文;
  • 页:DAXT201702021
  • 页数:5
  • CN:02
  • ISSN:11-1450/G2
  • 分类号:88-92
摘要
用"影像档案"称呼读图时代的声像档案,有突出其主体地位的需要,"影像档案"被看作艺术档案,也使其成为一种新现象。对于影像的艺术虚构性、剪辑特征以及来源的多元化,影像素材的档案性质被质疑,但其原始性正得到承认。
        In an era of reading picture,"image archives"is called instead of audio-visual archives,to highlight its dominant position. "Image archives"is regarded as art archives,which make "image archives"become a new phenomenon. For the art fiction of images,editing features,as well as the source of diversification,the archival nature of image materials is questioned,but its original character is being recognized.
引文
[1][11][29][35]刘家真.声像档案管理与保护[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19,16,20,25.
    [2]吴承林.从平面化时代到影像化时代——浅谈影像档案的利用价值[N].中国档案报,2009-09-03(3).
    [3]孙琳.基层单位影像档案管理流程与设备配置方案[J].北京档案,2012(4):28-30.
    [4]赵炜.档案的影像化趋势研究[J].中国档案,2009(7):44-49.
    [5]彭亚非.读图时代[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前言.
    [6][37]谢勤亮.影像与历史——“影视史学”及其实践与试验[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7(2):79-83,29.
    [7]孙琳.基层单位影像档案管理流程与设备配置方案[J].北京档案,2012(4):28-30.
    [8][12][13]华林..声像档案管理学[M].云南大学出版社,1997:29-30,前言,15.
    [9][41]宋嘉伟.视觉档案的再构:作为“公众史”的独立影像书写[J].国际新闻界,2015(9):157-176.
    [10]高建国.建立影像档案资料体系的十步构想[J].兰台世界,2006(4):46-47.
    [14][34]邓绍兴,陈智为.档案管理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92,402.
    [15]李都.加强声像档案管理工作刻不容缓[J].北京档案,2001(2):26-28.
    [16]彭万里.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档案流失说起[J].中国档案,2005(7):32-33.
    [17]王尧.加强广播电视声像档案规范化管理势在必行[J].档案与建设,2011(12):21-22.
    [18]张美芳,马丹宁.声像档案数字化抢救中存储与长期保存策略的研究[J].数字与缩微影像,2007(1):26-29.
    [19]王雪飞.数字化背景下声像档案管理的若干思考[J].大众科技,2011(10):247-248.
    [20]张锦.电影作为档案[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序.
    [21]赵爱国,刘磊.电影的档案价值探析[J].档案学通讯,2013(3):29-32.
    [22]王德俊.电影与档案[J].甘肃档案,1983(1):22.
    [23]陈智为,李军.电影艺术档案的魅力[J].上海档案,2001(4):58-60.
    [24]赵童生.电影档案概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1.
    [25]张锦.电影作为档案[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11-20.
    [26]张班吉.数字时代声像档案保管模式转变的研究——以好莱坞为例[J].数字与缩微影像,2014(3):21-24.
    [27]张美芳.国外声像档案数字化进程对中国声像档案保存的启示[J].数字与缩微影像,2013(3):27-30.
    [28]王德华,袁萍,田荣华,等.医学影像档案资料的现代化管理[J].中国病案,2014(9):14-15.
    [30]陈子丹,魏容.人类学片:记录民族文化的影像档案[J].档案管理,2010(2):4-41.
    [31]连颖.试论声像档案价值鉴定[J].档案学通讯,2012(1):85-88.
    [32][44]谢勤亮.影像如何记忆——年鉴学派视野下的中国纪录片[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36-38,37.
    [33]王溪.档案影像拍摄的先驱——奥古斯特·桑德[J].影像视觉,2011(6):8-9.
    [35][38]徐欣云.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式保护中的“新来源观”研究[J].档案学通讯,2013(5):23-27.
    [36]徐欣云.建构的相对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与集体记忆建构的关系[J].档案学通讯,2014(5):17-22.
    [39]王镇富.触摸历史诠释历史——影像史学在历史记录中的“意义阐述”[J].长白学刊,2009(1):137-140.
    [40]马克·费罗.电影和历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6.
    [42]蔡毅.探访神秘的中国照片档案馆[N].中国档案报,2009-12-28(2).
    [43]胡晓阳.读图时代的影像档案[J].浙江档案,2004(8):29-30.
    [45]杨靖.影像收藏的档案学解读——在“泛档案化”的背景之下[J].艺术与投资,2007(12):61-63.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