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轩然大波”不同于“强烈反响”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赵丕杰
  • 中文刊名:QNJZ
  • 英文刊名:Youth Journalist
  • 机构: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
  • 出版日期:2019-03-30
  • 出版单位:青年记者
  • 年:2019
  • 期:No.629
  • 语种:中文;
  • 页:QNJZ201909035
  • 页数:2
  • CN:09
  • ISSN:37-1003/G2
  • 分类号:69-70
摘要
<正>"轩然大波"意思是高高涌起的波涛(轩然:高高的样子)。语出唐·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诗:"炎风日搜搅,幽怪多冗长。轩然大波起,宇宙隘而妨。"后比喻大的纷争、事端或风潮。例如梁启超《将来百论》九:"去冬十二月,俄德两皇忽相会于德之砵丹,未几而有两国关于波斯之协商文牒出现。此实最近外交界之轩然大波也。"郭沫若《历史人物·序》:"《甲申三百年祭》是曾经引起过轩然大波的一篇文章。主要的原因
        
引文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