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生态文化视野中我国古代公共园林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李洋
  • 中文刊名:CAIZ
  • 英文刊名:Intelligence
  • 机构:北京林业大学;
  • 出版日期:2013-10-25
  • 出版单位:才智
  • 年:2013
  • 语种:中文;
  • 页:CAIZ201330260
  • 页数:1
  • CN:30
  • ISSN:22-1357/C
  • 分类号:297
摘要
<正>公共园林,是指具有优美的自然风貌,经世代逐渐开发建设而逐渐形成的拥有大量著名的旅游点,并带有公共性质的游憩场所。在中国古代,公共园林大致来自两种情况:一是文人官吏在山川湖池旁所修建的亭阁廊榭;或在衙署辟出部分建筑供官员及其眷属居住的住所;或为书院,以利生徒潜心研习;或为纪念性(祠堂)、酒楼、茶肆、客栈;或为城镇公共园林作为民众乐于游憩之处。二为寺观园林,形成以寺观为中心的风景名胜区。公共园林的出现,使我国古典园林从"私有制"的束缚中摆脱出来,具有开放性、愉悦性、公众性的特点。
        
引文
[1]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一版)[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
    [2]严耕,林震,杨志华.生态文明理论构建与文化资源[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1.
    [3]罗华莉.中国古代公共园林故事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博士论文.2012.
    [4]阎景娟.中国古典园林文化中的生态和谐理念[J].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1.
    [5]赵兴华.京华园林史话[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9.6.
    [6]姚柯楠.论中国古代衙署建筑的文化意蕴[J].古建园林技术.2004.1.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