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广东省中医院含附子饮片的处方分析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陈丹丹 ; 邓广海 ; 沈玉巧 ; 胡黎 ; 吴俊标 ; 林华
  • 关键词:附子 ; 处方分析 ; 临床使用 ; 安全性 ; 配伍
  • 中文刊名:ZYCA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 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省中医院药学部;
  • 出版日期:2019-02-28 09:01
  • 出版单位:中药材
  • 年:2019
  • 期:v.42;No.420
  • 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S2013010014082)
  • 语种:中文;
  • 页:ZYCA201902048
  • 页数:4
  • CN:02
  • ISSN:44-1286/R
  • 分类号:211-214
摘要
目的:分析含附子饮片处方的临床使用情况,评价其临床用药安全性,为附子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广东省中医院2016年1~3月含附子饮片的门诊处方26 174张,通过分析含附子饮片处方的患者基本情况、诊断、科室以及附子饮片的品种、煎煮方法、剂量和配伍等方面,分析附子的临床应用状况。结果:广东省中医院使用附子处方的女性患者是男性患者的1.76倍;年龄方面,分布在41~60岁的患者占比最多;科室方面,内科患者人数居多;中西医诊断方面,中医诊断为痹证(病)的患者最多,西医诊断为乳腺恶性肿瘤的患者最多;附子处方中以黑顺片使用频率最高,达74.37%,生附片仅为7.16%;剂量和煎煮方面,88.21%黑顺片处方中剂量在15 g以下,生附片则有90.03%处方超出15 g范围,其最大单剂量达500 g,而先煎的比例仅为0.96%;配伍方面,约77.20%附子处方配伍了甘草或炙甘草,且随着附子用量增多,配伍剂量也增多。结论:广东省中医院处方中附子用量较大,常配伍使用,生附子毒性虽大,但经过合理煎煮及配伍后能达到"减毒存效"目的。
        
引文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S].一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191-193.
    [2] 张文娴,贾波.从量效关系探讨李可运用四逆汤的特点[J].中医杂志,2017,58(13):1157-1159.
    [3] 叶强,郭一平,彭成.炮制方法对附子生物碱类成分的影响[J].华西药学杂志,2013,28(3):275-277.
    [4] 龚又明,邓广海,郑显辉,等.生附子煎煮过程中生物碱含量变化及水解机理[J].中国药业,2017,26(4):9-15.
    [5] 赵欢,杨巧芳,李梦茜.附子毒性研究进展[J].河北中医,2017,39(5):774-777.
    [6] 李金兰,范尚坦.附子的效用与剂量[J].福建中医药,2001,32(1):39-40.
    [7] 林华,沈玉巧,邓广海,等.煎煮时间及配伍对不同剂量附子煎煮液中生物碱含量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1(1):265-268.
    [8] 袁一平,翟华强,郭兆娟,等.基于李时珍药学学术思想传承的国医大师金世元附子调剂技术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6,41(10):1952-1955.
    [9] 黄越燕,周吉芳,徐佳颖.有毒中药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2017,57(2):108-112.
    [10] 李学林,吴红展,许真.不同剂量附子单煎乌头类生物碱煎出量分析[J].中医研究,2016,29(5):70-73.
    [11] 张云丽,吴永佩,刘丽婷.乌头类中药炮制配伍减毒增效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32):10-11.
    [12] 张宇燕,万海同,杨洁红,等.附子配伍甘草减毒增效的研究[J].中医杂志,2012,53(16):1365-1368.
    [13] 张菊花,张晓艳.探析不同炮制方法对附子药理作用及毒性的影响[J].海峡药学,2008,20(10):89-91.
    [14] 王小平,王进,陈建章.不同炮制方法对附子中3种双酯型生物碱含量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11):2939-2940.
    [15] 舒晓燕,赵祥升,侯大斌,等.两种炮制方法对附子品质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09,48(3):704-706.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