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当代中国虚无主义的理论样态与演变逻辑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刘白杨
  • 关键词:虚无主义 ; 当代中国 ; 理论样态 ; 演变
  • 中文刊名:SIXI
  • 英文刊名:Studies in Ideological Education
  • 机构:南昌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4-25
  • 出版单位:思想教育研究
  • 年:2019
  • 期:No.298
  • 基金: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三五”(2017年)规划青年项目(编号:17DJ09);; 2018年度江西警察学院院级教师招标课题(编号:2018ZB010)阶段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SIXI201904018
  • 页数:5
  • CN:04
  • ISSN:11-2549/D
  • 分类号:85-89
摘要
现代虚无主义是一个内涵十分复杂的概念。清末民初,现代虚无主义传入中国。经过长期演变,当代中国形成了以虚无主义为哲学内核的多元虚无主义思潮,主要包括价值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民族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政治虚无主义等理论样态,在意识形态领域影响很大。当代中国虚无主义的演变,有其内在的演变逻辑。
        
引文
[1][英]尼古拉斯·布宁,余纪元编著.西方哲学英汉对照词典[Z].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2]刘森林.为什么要关注虚无主义问题[J].现代哲学,2013,(1).
    [3]张灿.虚无主义的中国样态及其批判[J].思想教育研究,2018,(9).
    [4]贺来.寻求价值信念的真实主体--反思与克服价值虚无主义的基本前提[J].社会科学战线,2012,(1).
    [5]孙丽珍,李泽泉.文化虚无主义的表现、本质及治理[J].红旗文稿,2018,(9).
    [6]卞恩才.评民族虚无主义[J].学术界,1990,(1).
    [7]张有奎,坚决遏制政治虚无主义倾向[J].人民论坛,2018,(5).
    [8]丁俊萍,李磊.旗帜鲜明地反对政治虚无主义[J].红旗文稿,2018,(8).
    [9]杨金华.当代中国虚无主义思潮的多元透视[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4).
    [10]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1]陈嘉明.“现代性”与“现代化”[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
    [12]邹诗鹏.现代性价值虚无主义及其克服[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03-29.
    [13]陈独秀文章选编(中册)[M].上海:三联书店,1984.
    [14]李大钊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