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陈忠实笔下的朱先生悖论与电视剧对乡贤文化的发掘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田富强
  • 关键词:乡贤 ; 乡风文明 ; 电视剧 ; 小说 ; 白鹿原
  • 中文刊名:XWZS
  • 英文刊名:News Research
  • 机构:西安文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西安文理学院培训中心;
  • 出版日期:2019-01-15
  • 出版单位:新闻知识
  • 年:2019
  • 期:No.415
  • 基金:2017年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地方高校一流经管专业本科学位论文写作模式构建研究(SGH17H216);; 2015年度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郭沫若研究)立项课题:学术创意写作初探——以郭沫若为例(GY2015A01);; 西安文理学院2018年度课程综合改革项目:应用文写作(KGC201865);西安文理学院2018年度重点课程项目:应用文写作(KGB201869)
  • 语种:中文;
  • 页:XWZS201901006
  • 页数:6
  • CN:01
  • ISSN:61-1022/G2
  • 分类号:30-35
摘要
乡贤形象是《白鹿原》的核心。白嘉轩是治理有效的乡贤代表,朱先生是乡风文明的乡贤代表。小说与电视剧中白嘉轩的形象得到读者与评论者的褒奖;电视剧中朱先生与白嘉轩同样光彩照人,但小说中的朱先生却被认为是败笔。"朱先生悖论"具有三方面的启示。第一,精神性乡贤形象的成功塑造需要与之契合的时代氛围。小说对朱先生形象的塑造是成功的,这是电视剧中朱先生形象饱满的基础。但是小说创作时代,物质性需求的满足是乡村的时代主题,文化氛围不能与具有崇高追求的精神性乡贤形象契合。电视剧创作时代,精神性需求的地位得到提升,文化氛围基本能与朱先生代表的崇高精神层面的乡贤文化契合。白嘉轩兼具物质性与精神性,30年前与30年后,都能契合乡村发展的时代主题。第二,白嘉轩与朱先生具有不同的乡贤特质。白嘉轩的乡贤功能更多表现在"治理有效",朱先生的乡贤功能更多表现在"乡风文明"。30年前的乡村离不开治理有效,"乡风文明"则近乎奢侈。乡村振兴战略中,"乡风文明"目标位于"治理有效"之前,体现了新时代其重要性得到提升。朱先生形象契合了新时代的历史需求。第三,朱先生的形象塑造具有前瞻性。陈忠实冒着极大的风险,超越了注重物质的20世纪80年代,创造了聚讼纷纭的时代跨度极大的人物形象,这既是引发"朱先生悖论"的症结,也体现了陈忠实创作垫棺作枕之作的先见之明,使小说更具经典性,使《白鹿原》的影响经久不息。
        
引文
[1]李建军.陈忠实的蝶变[M].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7(9)
    [2]李铮.论《白鹿原》的乡贤文化内涵[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1(4):19-22,68
    [3]祁小绒.关中乡贤文化视域下的《白鹿原》[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8,33(3):104-110
    [4]朱言坤.乡贤·乡魂·乡治——《白鹿原》乡贤叙事研究[J].江苏社会科学,2018(1):187-194
    [5]周凯,王琳.乡贤文学重构的媒体路径研究——以《白鹿原》为考察中心[J].江苏社会科学,2017(6):190-194
    [6]叶美艳.1990年代以来小说中的“乡贤”形象研究[D].河北大学,2018
    [7]崔志远.新时期乡土小说的中华文化精神[J].中国文学批评,2018(03):83-94,159
    [8]陈忠实.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
    [9]李清霞.陈忠实的人与文[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11)
    [10]王仲生,王向力.陈忠实的文学人生[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0-1
    [11]李清霞.陈忠实的人与文[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11)
    [12]李清霞.陈忠实的人与文[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11)
    [13]张纪鸽.《白鹿原》中白嘉轩多重身份探析[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0(3):114-118
    [14]洪群英.从白嘉轩看《白鹿原》对儒家文化的诠释[J].语文学刊,2013(14):72-73
    [15]朱言坤.乡贤·乡魂·乡治——《白鹿原》乡贤叙事研究[J].江苏社会科学,2018(1):187-194
    [16]李铮.论《白鹿原》的乡贤文化内涵[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1(4):19-22,68
    [17]张勇.文化心理结构、伦理变迁与乡村政治——陈忠实笔下20世纪中国乡村社会的“秘史”[J].文学评论,2017(1):45-53
    [18]申霞艳.《白鹿原》的身份建构与认同危机[J].文学评论,2017(01):54-61
    [19]张丽军,王大鹏.民族文化精魂的“关中大儒”——陈忠实论[J].中国文学批评,2016(4):41-49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