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事实查明”模式与“权利保障”模式的融合——论证人出庭制度的功能定位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he Combination of “Fact-Finding” Mode and “Rights Protection” Mode:On the Functional Positioning of Witnesses in Court
  • 作者:胡逸恬
  • 英文作者:Hu Yitian;
  • 关键词:证人出庭 ; 庭审实质化 ; 功能定位 ; 事实查明 ; 权利保障
  • 英文关键词:witnesses' court appearances;;the materialization of the trial;;function positioning;;fact-finding;;rights protection
  • 中文刊名:FXAS
  • 英文刊名:Law Science Magazine
  • 机构: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2-15
  • 出版单位:法学杂志
  • 年:2019
  • 期:v.40;No.300
  •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刑事证据规则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以五机关‘两个证据规定’为背景”(项目编号:11BFX126)的研究成果之一
  • 语种:中文;
  • 页:FXAS201902012
  • 页数:10
  • CN:02
  • ISSN:11-1648/D
  • 分类号:121-130
摘要
证人出庭率低是我国刑事审判实践中的一项顽疾,也是近年来庭审实质化所力图改变的现象。不过,我国证人出庭作证制度历经数次变革,却依然属于一种"事实查明"模式,即证人出庭的功能为增强法庭事实查明的能力,而不关注证人出庭的对质权保障功能。在上述功能导向下,法官任意决定证人不出庭以及庭前证言缺乏法律限制等问题就无法得到根本解决。要想真正地改变证人不出庭的现状,应当调整证人出庭的功能定位,在事实查明这一功能之外,强调其对质权保障功能,以实现"事实查明"模式与"权利保障"模式的融合。
        The low rate of witness' court appearance is a big problem that the reform of substantive trial trying to solve. However,the system of witness testifying in court has been going through several reforms in China,but it still remains a "fact-finding"model,that is,the function of witness appearing in court is to enhance the role of fact finding in court,but not to guarantee the cross-examination right of the accused. As a consequence,the problems such as the decision-making mode of the witness' s appearance and the lack of legal restrictions on pretrial testimony cannot be solved.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none appearance witness,the aimed function of witnesses' appearance in court should be adjusted. Besides the fact-finding,to guarantee the right of cross-examination should be emphasized to realize the integration of the mode of factfinding and the mode of rights protection.
引文
(1)参见胡云腾:《证人出庭作证难及其解决思路》,载《环球法律评论》2006年第5期,第557页。
    (2)参见左卫民、马静华:《刑事证人出庭率:一种基于实证的理论阐述》,载《中国法学》2005年第6期,第165页。
    (3)陈光中、步洋洋:《审判中心与相关诉讼制度改革初探》,载《政法论坛》2015年第2期,第125页。
    (4)参见2012年《刑事诉讼法》第61条、第62条。
    (5)参见龙宗智:《论书面证言及其运用》,载《中国法学》2008年第4期,第131页。
    (6)参见龙宗智:《刑事庭审人证调查规则完善》,载《当代法学》2018年第1期,第3页。
    (7)[美]费洛伊德·菲尼、[德]约阿希姆·赫尔曼、岳礼玲:《一个案例两种制度---美德刑事司法比较》,郭志媛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年版,第344页。
    (8)[美]约翰·W·斯特龙主编:《麦考密克论证据》,汤维建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81页。
    (9)参见龙宗智:《论书面证言及其运用》,载《中国法学》2008年第4期,第140页。
    (10)参见龙宗智:《刑事印证证明新探》,载《法学研究》2017年第2期,第149页。
    (11)参见陈瑞华:《案卷笔录中心主义---对中国刑事审判方式的重新考察》,载《法学研究》2006年第4期。
    (12)关于证据评价的原子模式与整体模式的分析,参见[美]米尔吉安·R·达马斯卡:《比较法视野中的证据制度》,吴宏耀等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68页。
    (13)熊秋红:《刑事证人作证制度之反思---以对质权为中心的分析》,载《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第56页。
    (14)See California v.Green,399 U.S.149(1970).
    (15)参见胡星昊:《从职权启动到诉权驱动---论证人出庭模式之转变》,载《政法论坛》2015年第4期,第76页。
    (16)[美]罗纳德·艾伦等:《证据法:文本、问题和案例(第三版)》,张保生等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455页。
    (17)熊秋红:《刑事证人作证制度之反思---以对质权为中心的分析》,载《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第52页。
    (18)陈光中、郑曦、谢丽珍:《完善证人出庭制度的若干问题探析---基于实证试点和调研的研究》,载《政法论坛》2017年第4期,第41~42页。
    (19)参见沈德咏:《庭审实质化的六项具体改革措施》,载《法制日报》2016年2月3日第9版。
    (20)熊秋红:《刑事证人作证制度之反思---以对质权为中心的分析》,载《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第70页。
    (21)杨傲多:《成都庭审实质化试点调查》,载《法制日报》2016年5月18日第3版。
    (22)2016年10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联合发布的《关于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意见》变更了证人应当出庭的条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法官的自由裁量。同时,《人民法院办理刑事案件第一审普通程序法庭调查规程(试行)》第25条的规定,证人出庭作证的,其庭前证言一般不再出示、宣读,仅能用以唤起证人记忆、核实证据来源和证据真实性。
    (23)龙宗智:《进步及其局限---由证据制度调整的观察》,载《政法论坛》2012年第5期,第11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