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手法复位联合前庭康复训练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疗效分析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摘要
目的:研究手法复位和前庭康复训练联合治疗方案在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电脑随机双盲法将2016年5月-2018年4月笔者科室接诊且明确诊断的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病患74例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并对每组都进行手法复位治疗,同时对研究组加用前庭康复训练方案。分析两组计时平衡试验的结果,比较VSI(前庭症状指数)和BBS(Berg)评分等指标。结果:研究组治疗4周后计时平衡试验为(128.02±3.97)s、BBS评分为(50.01±2.96)分,均高于对照组的(98.96±2.13)s、(42.08±2.1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4周后VSI评分为(26.21±10.68)分,低于对照组的(30.42±1.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常规手法复位的基础之上,采用前庭康复训练方案对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病患进行干预,能够显著改善其平衡功能,促进前庭中枢代偿功能恢复,降低眩晕复发风险,建议临床推广。
        
引文
[1]潘晓峰,刘红梅.手法复位联合个性化前庭康复训练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J].中国康复,2015,30(5):368-369.
    [2]金曼,王斌全,于文永,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患者残余症状的前庭康复训练[J].护理学杂志,2017,32(10):81-83.
    [3]吴建新,盛莉莉,娄丹宁,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特点分析[J].山东医药,2013,53(17):83-85.
    [4]刘亚军.个性化前庭康复训练联合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疗效评价[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6):73-74.
    [5]张晓东,李忠华,林伟年,等.前庭康复训练在持续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中的效果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10):1157-1158.
    [6]杨爱萍.手法复位联合个性化前庭康复训练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27):146-147.
    [7]张爱兰.前庭康复训练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残余症状治疗中的应用分析[J].中外医疗,2016,35(35):57-59.
    [8]郭宏庆,许晓燕,刘端端,等.手法复位与合并综合方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比较[J].宁夏医学杂志,2014,36(10):885-887.
    [9]李斐,陈瑛,高博,等.前庭康复训练对原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复位后残余症状的疗效分析[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7,38(11):1370-1373.
    [10]田从哲,刘佳,陈向红,等.按眼震特点选择手法复位治疗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疗效观察[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8,26(5):480-483.
    [11]张道宫,樊兆民,韩月臣,等.动态平衡仪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平衡功能评价及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0,45(9):732-736.
    [12]计莉,孙勍,彭新,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静态平衡功能特点研究[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16,14(3):207-211.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