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国家治理分析的个体性、系统性与现实性——对周雪光国家治理研究的再思考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李齐 ; 李欢欢 ; 李松玉
  • 关键词:国家治理 ; 个体性 ; 系统性 ; 现实性 ; 周雪光 ; 国家治理研究
  • 中文刊名:XXTS
  • 英文刊名:Study & Exploration
  • 机构:山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4-07
  • 出版单位:学习与探索
  • 年:2019
  • 期:No.285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政府职责体系建设研究”(17ZDA102)
  • 语种:中文;
  • 页:XXTS201904007
  • 页数:12
  • CN:04
  • ISSN:23-1049/C
  • 分类号:50-61
摘要
周雪光教授关于国家治理的研究在国内有着广泛影响,他提出的核心问题是中国国家治理的深刻矛盾,即权威体制与有效治理之间的悖论,这需要我们进行再思考。然而,通过分析发现,此问题是官僚制失灵的表现被周雪光不断引申的结果。之所以如此,在于周雪光的国家治理分析的逻辑起点是个体的、片面的,由此得出了不符合现实的中国国家治理抽象历史循环的结论。从个体出发的分析是以有限理性人为基础假设的治理理论的延续,连同结构主义的分析都各自具有片面性。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国家治理的实然分析只有以个体和系统的统一性分析为逻辑出发点分析具体的、历史的和现实的国家治理,才能真正发现中国国家治理的特点、问题和路径选择。
        
引文
[1] 欧阳静:《论基层运动型治理——兼与周雪光等商榷》,《开放时代》2014年第6期。
    [2] 周雪光:《从“黄宗羲定律”到帝国的逻辑:中国国家治理逻辑的历史线索》,《开放时代》2014年第4期。
    [3] 黄宗智:《集权的简约治理——中国以准官员和纠纷解决为主的半正式基层行政》,《开放时代》2008年第2期。
    [4] 蔡禾:《国家治理的有效性与合法性——对周雪光、冯士政二文的再思考》,《开放时代》2012年第2期。
    [5] 周雪光:《基层政府间的“共谋现象”——一个政府行为的制度逻辑》,《社会学研究》2008年第6期。
    [6] 周雪光:《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一个组织学研究》,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7年版。
    [7] 张乾友:《官僚制组织的两副面孔》,《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
    [8] 罗伯特·E·古丁:《保护弱势:社会责任的再分析》,李茂森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42页。
    [9] Harry Frankfurt,“The Importance of What We Care about”,Synthese,vol.53,No.2,1982,pp.257-272.
    [10] Peter French,“Review:Agency Theory,Rational Choice Theory,and Ethics” ,Business Ethics Quarterly,vol.5,No.3,1995,pp.621-627.
    [11] Philip Kuhn,“Origins of the Modern Chinese State”,Stanford,C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p.11.
    [12] Kenneth N.Waltz,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Boston: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1979,pp.19-37.
    [13] 塔尔科特·帕森斯:《社会行动的结构》,张明德、夏遇南、彭刚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2年版。
    [14] 周雪光:《国家治理规模及其负荷成本的思考》,《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年第1期。
    [15] 周雪光、艾云:《多重逻辑下的制度变迁:一个分析框架》,《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第4期。
    [16] 周雪光:《一叶知秋:从一个乡镇的村庄选举看中国社会的制度变迁》,《社会》2009年第3期。
    [17] Douglass C.North,Institutions,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pp.96-100.
    [1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329页。
    [19] Xu Chenggang,“The Fundamental Institutions of China’s Reforms & Development”,The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vol.49,No.4,2011,pp.1076-1151.
    [20] 于金富、尚会永:《坚持走基于中国经验的社会发展道路》,《学习与探索》2018年第2期。
    [21] 陈静、陈晓辉、高洪贵:《习近平政治建设思想的科学体系及其基本内涵》,《学习与探索》2018年第2期。
    [2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1)本文关于官僚制失灵的分析,在逻辑起点上是和周雪光相一致的,在分析方法上也基本相同,这是为了说明在这种逻辑下周雪光提出核心问题的实质。
    (2)此处代指莱布尼兹的“天赋观念论”,在于说明有些学者臆想的、能够确定各主体平等的正式制度正是莱布尼茨所认为的天赋观念,这种天赋观念不分时空、不分群体,是先天具有的。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