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论纪检监察权的二元属性及其党规国法共治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he Double Natures of the Disciplinary Inspection-Supervisory Power and the Dualistic Governance of Intra-Party Regulation and State Law
  • 作者:刘怡达
  • 英文作者:Liu Yida;
  • 关键词:纪检监察权 ; 合署办公 ; 二元属性 ; 党规国法共治
  • 英文关键词:Disciplinary Inspection-Supervisory Power;;Work Together as One Office;;Double Natures of Power;;Dualistic Governance of Intra-Party Regulation and State Law
  • 中文刊名:SHZY
  • 英文刊名:Socialism Studies
  • 机构:武汉大学法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2-10
  • 出版单位:社会主义研究
  • 年:2019
  • 期:No.243
  • 基金:2018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推进合宪性审查视阈下的备案审查制度及衔接联动机制研究”(18CFX016)
  • 语种:中文;
  • 页:SHZY201901011
  • 页数:8
  • CN:01
  • ISSN:42-1093/D
  • 分类号:84-91
摘要
在纪检监察合署办公的体制下,纪检机关和监察机关合为纪检监察机关,纪律检查权和国家监察权合为纪检监察权。诸如留置为何能取代"两规"措施、监察委员会为何不向人大报告工作、监察委员会为何是政治机关等制度设计,皆可从合署办公的体制中寻得合理的解释方案。合署办公体制对权力属性的形塑作用,使纪检监察权承载了纪律检查权和国家监察权的二元属性,且纪律检查权属性对国家监察权属性有明显的吸纳倾向。因此,虽然通过修改《宪法》和制定《监察法》将监察委员会纳入国家机构体系,继而实现了纪检监察权的国家法律治理,但由于纪律检查权属于执政党权力之范畴,是故还有必要将党内法规引入权力治理机制,实现纪检监察权的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共治。
        The Party's disciplinary inspection commission and the supervisory commission work together as one office. In this case, the disciplinary inspection power and the supervisory power combine to form the disciplinary inspection-supervisory power. The system of working together as one office can dispel institutional confusions, for instance, why the detention can replace the practice of shuanggui, why the supervision commissiondoes not report to the people's congress, and why the supervision commission is political organization? In the meantime, this system has great influences on shaping power's natures, so that the disciplinary inspection-supervisory powercan have double natures, and the disciplinary inspection power has an obvious tendency to absorb the supervisory power. Though the supervisory commission can be part of the state institutions through amending the constitution and enacting the supervision law, the disciplinary inspection-supervisory power still has the nature of Party's power. On this account,it is necessary to apply the intra-party regulation and state law to govern the power.
引文
(1)参见徐汉明:《国家监察权的属性探究》,载于《法学评论》2018年第1期。
    (2)翟志勇:《论监察权的宪法性质--兼论八二宪法的分权体系》,载于《中国法律评论》2018年第1期。
    (1)参见莫纪宏:《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要注重对监察权性质的研究》,载于《中州学刊》2017年第10期。
    (2)[美]弗兰克·古德诺:《政治与行政--政府之研究》,丰俊功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3页。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68页。
    (4)刘艳红:《程序自然法作为规则自洽的必要条件--<监察法>留置权运作的法治化路径》,载于《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8年第3期。
    (5)钟纪轩:《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载于《求是》2018年第9期。
    (1)参见陈光中、姜丹:《关于<监察法(草案)>的八点修改意见》,载于《比较法研究》2017年第6期。
    (2)刘小妹:《人大制度下的国家监督体制与监察机制》,载于《政法论坛》2018年第3期。
    (3)《党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统一》,《中国纪检监察报》,2018年03月10日。
    (4)参见曲相霏:《国家机构“报告工作”的宪法分析--兼论监察委员会“报告工作”问题》,载于《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2期。
    (5)李伯超、李云霖:《“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论析--基于我国<宪法>第57条的讨论及其展开》,载于《政治与法律》2016年第6期。
    (6)肖蔚云:《我国现行宪法的诞生》,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73-74页。
    (7)许崇德:《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史》下卷,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519页。
    (8)参见王汉斌:《王汉斌访谈录--亲历新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2年版,第105-106页。
    (9)《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取得实效--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综述》,《人民日报》,2017年11月06日。
    (10)《准确把握监察机关的政治属性》,《中国纪检监察报》,2018年06月14日。
    (1)参见陈光中、兰哲:《监察制度改革的重大成就与完善期待》,载于《行政法学研究》2018年第4期。
    (2)[奥]凯尔森:《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沈宗灵译,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第285页。
    (3)赵乐际:《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落实党的十九大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载于《中国纪检监察》2018年第2期。
    (4)《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24页。
    (5)《监察委员会是政治机关》,《中国纪检监察报》,2018年03月08日。
    (6)《毛泽东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35页。
    (7)胡佳:《监察委员会体现的是党和人民的监督》,载于《中国纪检监察》2018年第5期。
    (8)金冲及:《朱德传》,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770页。
    (9)《三中全会以来重大决策的形成和发展》,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625页。
    (1)本刊评论员:《实现纪检监察工作“形”的重塑、“神”的重铸》,载于《中国纪检监察》2018年第6期。
    (2)刘茂林:《宪法体制视角下的党内法规体系化》,载于《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8年第4期。
    (3)参见苏绍龙:《论党内法规的制定主体》,载于《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5期。
    (4)参见林尚立:《以政党为中心:中国反腐败体系的建构及其基本框架》,载于《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9年第4期。
    (5)《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50页。
    (1)参见:《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创制之举》,《人民日报》,2018年03月25日。
    (2)颜新文、黄也倩:《浙江:以运行机制探索为改革深化提供支撑》,载于《中国纪检监察》2018年第14期。
    (3)参见宋功德:《党规之治》,法律出版社2015年版,第26页。
    (1)宋功德:《坚持依规治党》,载于《中国法学》2018年第2期。
    (2)陶治国:《用好“两把尺子”充分履行监督职能》,载于《中国纪检监察》2018年第9期。
    (3)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释义》,中国方正出版社2018年版,第70页。
    (1)参见林尚立:《当代中国政治形态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257页。
    (2)《<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84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