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人以圈居”:青少年网络语言的圈层化传播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郑欣 ; 朱沁怡
  • 关键词:网络语言 ; 圈层 ; 青少年 ; 生活方式
  • 中文刊名:NEWS
  • 英文刊名: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Monthly
  • 机构: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江苏大学京江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7-10
  • 出版单位:新闻界
  • 年:2019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传播学视野下的青少年网络语言生活方式研究”(14AZD083);; 江苏省社科基金重点委托项目“网络语言传播与青少年亚文化研究”(14WTA007)
  • 语种:中文;
  • 页:NEWS201907006
  • 页数:12
  • CN:07
  • ISSN:51-1046/G2
  • 分类号:27-38
摘要
本研究采用质化研究的方法,描述了青少年群体中网络语言传播的"圈层"现象及其常见类型,并通过运用社会网络分析视角对网络语言圈层传播机制的路径分析,提出青少年日常生活中的网络语言圈层化传播的背后其实是其认同或建构的生活方式,青少年网络语言的圈层传播实现了一种跨空间的远距离交往和超时空的近距离聚合,这既是新媒介技术环境下的信息传播模式的革新,也是青少年生活方式日趋圈层化的表征。
        
引文
[1]朱天、张诚.概念、形态、影响:当下中国互联网媒介平台上的圈子传播现象解析[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71-80.
    [1]全媒派.互联网新巴别塔:从圈子到知识分层,我们正在变得更加单向度[EB/OL].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 A3Mz Q1Mz Qz NA==&mid=2656944687&idx=1&sn=d6d378e85d7b1055b98228c0319d2405&scene=21,20181204.
    [2]张亚斌、黄吉林、曾铮.“圈层经济”与产业结构升级-基于经济地理学理论视角的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6(12):45-52.
    [3]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4]杨国枢.中国人的社会取向:社会互动的观点[M].台北:桂冠图书公司,1993.
    [5]黄国光、胡先缙.中国人的权力游戏[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1]蔡骐.网络虚拟社区中的趣缘文化传播[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4(9):5-23.
    [1]王国华、熊挺、钟声扬.网络趣缘群体虚拟互动的关系逻辑研究[J].情报杂志,2015(10):106-111.
    [2]李志超、罗家德.中国人的社会行为与关系网络特质--一个社会网的观点[J].社会科学战线,2010(1):159-164.
    [1]刘军.社会网络分析导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4-7,58.
    [1]皮埃尔.布迪厄、华康德.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M].李猛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162.
    [1]周君杰、左美云.线上线下活动、群体分化与知识共享的关系研究--基于虚拟社区的实证分析[J].中国管理科学,2012(6):185-192.
    [1]皮埃尔.布迪厄、华康德.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M].李猛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134.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