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僵尸企业的形成:企业生命周期视角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Formation of Zombie Firms:A Perspective from Enterprise Life Cycle
  • 作者:宋建波 ; 苏子豪 ; 张海晴
  • 英文作者:Song Jianbo;
  • 关键词:僵尸企业 ; 企业生命周期 ; 企业活力 ; 政府干预
  • 中文刊名:CKYK
  • 英文刊名:Finance and Accounting Monthly
  • 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 出版日期:2018-12-20 10:09
  • 出版单位:财会月刊
  • 年:2019
  • 期:No.845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8BJY017)
  • 语种:中文;
  • 页:CKYK201901018
  • 页数:5
  • CN:01
  • ISSN:42-1290/F
  • 分类号:110-114
摘要
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探究生命周期各阶段企业僵尸化的内因和外因。制度的完善和改革的深化能够切断僵尸企业形成内因外化为不良结果的路径,自然清除僵尸企业。但解决僵尸企业问题的根本办法是发挥企业的能动作用,激发企业活力,即重视僵尸企业形成的内因。短期内,解决僵尸企业问题的首要任务是考察企业的具体情况,结合企业的生命周期特征,做到"一企一议"。
        
引文
[1]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做好2018年重点领域化解过剩产能工作的通知.发改运行[2018]554号,2018-04-09.
    [2]张栋,谢志华,王靖雯.中国僵尸企业及其认定--基于钢铁业上市公司的探索性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6(11):90~107.
    [3]谭语嫣,谭之博,黄益平,胡永泰.僵尸企业的投资挤出效应:基于中国工业企业的证据[J].经济研究,2017(5):175~188.
    [4]朱鹤,何帆.中国僵尸企业的数量测度及特征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116~126.
    [5]申广军.比较优势与僵尸企业: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的研究[J].管理世界,2016(12):13~24.
    [6]闫泽涛,计雷.关于对企业活力产生的结构性基础因素分析[J].中国管理科学,2004(6):7.
    [7]Caballero R.J.,Hoshi T.,Kashyap A.K..Zombie Lending and Depressed Restructuring in Japan[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8(5):1943~1977.
    [8]Fukuda S.,Nakamura J..Why Did"Zombie"Firms Recover in Japan?[J].World Economy,2011(7):1124~1137.
    [9]聂辉华,江艇,张雨潇,方明月.我国僵尸企业的现状、原因与对策[J].宏观经济管理,2016(9):63~68.
    [10]黄少卿,陈彦.中国僵尸企业的分布特征与分类处置[J].中国工业经济,2017(3):24~43.
    [11]何帆,朱鹤.僵尸企业的识别与应对[J].中国金融,2016(5):20~22.
    [12]朱舜楠,陈琛.“僵尸企业”诱因与处置方略[J].改革,2016(3):110~119.
    [13]饶静,万良勇.政府补助、异质性与僵尸企业形成--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18(3):3~11.
    [14]沈剑飞.发挥好财务信息在破解僵尸企业难题中的作用[J].管理世界,2017(10):184~185.
    [15]熊兵.“僵尸企业”治理的他国经验[J].改革,2016(3):120~127.
    [16]程虹,胡德状.“僵尸企业”存在之谜:基于企业微观因素的实证解释--来自2015年“中国企业-员工匹配调查”(CEES)的经验证据[J].宏观质量研究,2016(1):7~25.
    [17]朱跃.关于企业活力及其标准的不同观点述要[J].党校科研信息,1992(4):16~18.
    [18]伊查克·爱迪斯.企业生命周期[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16~27.
    [19]Kahneman D.,Tversky A..Prospect Theory:An Analysis of Decision Under Risk[J].Econometrica,1979(2):263~291.
    [20]金碚.论企业竞争力的性质[J].中国工业经济,2001(10):5~10.
    [21]林毅夫,刘培林.自生能力和国企改革[J].经济研究,2001(9):60~70.
    [22]周亚虹,蒲余路,陈诗一,方芳.政府扶持与新型产业发展--以新能源为例[J].经济研究,2015(6):147~161.
    [23]简新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特征和合理有效机制探索[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7(8):1~9.
    [24]尹正友.企业破产与政府职责[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184.
    [25]徐朝阳,周念利.市场结构内生变迁与产能过剩治理[J].经济研究,2015(2):75~87.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