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基于基因结构的企业成长影响因素研究:从“零和竞争”到“正和竞争”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he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Enterprise Growth Based on Gene Structure: from “Zero-Sum Game” to “Positive Sum Game”
  • 作者:许明
  • 英文作者:XU Ming;
  • 关键词:企业基因 ; 产业基因 ; 企业成长 ; 基因结构 ; 正和竞争
  • 英文关键词:enterprise gene;;industry gene;;enterprise growth;;gene structure;;positive sum game
  • 中文刊名:JNXB
  • 英文刊名:Jinan Journal(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 Edition)
  • 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 出版日期:2019-02-15
  • 出版单位: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年:2019
  • 期:v.41;No.241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中国收入分配结构调整与资源配置效率改善研究”(批准号:16CJL014)
  • 语种:中文;
  • 页:JNXB201902002
  • 页数:12
  • CN:02
  • ISSN:44-1285/C
  • 分类号:20-31
摘要
企业成长方面的研究集中于探讨企业绩效的相关关系,鲜有涉及企业自身的"基因特定"所导致的路径依赖问题。为从企业、产业基因结构视角研究企业的成长,将结合理论分析进行实证检验。基于大型微观企业数据库进行规范的计量检验,克服现有研究大多停留在理论模型的构建和先验性的理论分析的缺点,对企业的发展指导具有直接的实际应用性。实证研究的政策含义是:员工价值创造能力、企业家领导能力、企业文化和有效的收入分配机制是决定一般企业成长的关键因素,尤其是员工价值创造能力是最根本的因素。与此同时,结合不同企业特点,不断协调和优化企业资源将对企业成长大有裨益。政府对企业的扶持如果能够结合企业、产业基因结构进行有针对性的安排,企业通过"基因结构"的互补,将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零和竞争"转化为互利共赢的"正和竞争"。
        The research on corporate growth generally focuse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rm performance,yet it rarely involves the path dependence of the company's own "gene-specific. "In order to study the growth of enterpris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nterprise and industrial genetic structure,an empirical test will be carried out combined with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The normative measurement test,based on the large-scale micro-enterprise database and to overcome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existing studies,has overcome the shortcomings of theoretical models and the prior theoretical analysis. The development guidance of the enterprise has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direct enterprise and industrial genes. The empirical research policy implications are-employee value creation ability, entrepreneurial leadership ability,corporate culture and effective income distribution mechanism are the key factors determining the growth of general enterprises,especially the employee value creation ability becoming the most fundamental factor. At the same time,when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enterprises,continuous coordin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enterprise resources will greatly benefit the growth of the enterprise. If the support for enterprises from the government can be combined with the genetic structure of enterprises and industries,the enterprises will transform the "zero-sum game"of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competition into a mutually beneficial and win-win "positive sum game"through the complement of "genetic structure. "
引文
(1)王珺、郭惠武:《产业集群对企业成长的影响---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的实证研究》,《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
    (2)唐跃军、宋渊洋:《中国企业规模与年龄对企业成长的影响---来自制造业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产业经济研究》2008年第6期。
    (3)齐平、宿柔嘉:《国有企业基因重组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机理研究》,《经济体制改革》2017年第6期。
    (1)张玉明等:《中国中小上市公司成长报告(2010年度)》,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98-102页。
    (2)段霄、金占明:《企业基因是什么---企业基因的概念与辨析》,《清华管理评论》2014年第4期。
    (3)Nelson,R.,Winter,S.,An Evolutionary Theory of Economics Change,Cambridge: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2,pp.18-20.
    (4)Tichy,N.M.,“Revolutionize Your Company”,Fortune,Vol.128,1993,pp.114-122.
    (5)张玉明、段升森:《创新型中小企业基因结构模型实证研究》,《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
    (6)Baskin,K.,Richardson,D.K.,“Corporate DNA:Organizational Learning,Corporate Co-Evolution”,Emergence:Complexity and Organization,Vol.2,No.1,2000,pp.34-49.
    (7)Aurik,J.C.,Jonk,G.J.,Willen,R.E.,Rebuilding the Corporate Genome:Nlocking the Real Value of Your Business,New York:John Wiley Sons,2003,pp.7-8.
    (8)Nelson,G.,“Organization DNA”,Strategic Finance,Vol.86,No.5,2004,pp.20-22.
    (1)周晖:《企业生命模型初探》,《中国软科学》2000年第10期。
    (2)李欲晓:《企业的遗传基因及其基本结构探析》,《经济评论》2007年第2期。
    (3)张玉明、段升森:《创新型中小企业基因结构模型实证研究》,《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
    (4)邵剑兵、刘力钢、杨宏戟:《基于企业基因遗传理论的互联网企业非市场战略选择及演变---阿里巴巴社会责任行为的案例分析》,《管理世界》2016年第12期。
    (1)张玉明、段升森:《创新型中小企业基因结构模型实证研究》,《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
    (1)Markard,J.,Truffer,B.,“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ystems and the Multi-Level Perspective:Towards an Integrated Framework”,Research Policy,Vol.37,No.4,2008,pp.596-615.
    (2)王珺、郭惠武:《产业集群对企业成长的影响---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的实证研究》,《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
    (3)企业文化是一个相对定性的概念,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将企业文化定量处理具有一定的难度,本文遵循刘一蓓(2013)的处理方法,将企业年龄作为企业文化的代理变量。
    (4)张杰、卜茂亮、陈志远:《中国制造业部门劳动报酬比重的下降及其动因分析》,《中国工业经济》2012年第5期。
    (5)根据陈林和朱卫平(2011),国有企业包含了“登记注册类型”为国有企业、国有联营企业、集体企业、集体联营企业、国有与集体联营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六大类型,而其他的登记注册类型则统一划分为非国有企业。
    (1)岳希明、李实、史泰丽:《垄断行业高收入问题探讨》,《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第3期。
    (2)其中,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海南12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9个省、自治区;西部地区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1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1)张玉明、段升森:《创新型中小企业基因结构模型实证研究》,《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
    (1)经Hausman检验,按行业性质进行回归对应的p值为0.000,因此按行业性质进行回归应选择固定效应模型;按所有权性质进行回归得到的对应p值为0.905 2,因此按所有权性质进行回归应选择随机效应模型。
    (1)这段讨论感谢匿名审稿人的提示,作者才得以总结与精练出该观点。
    (1)刘长庚、许明、刘一蓓:《员工获得了“公平”的劳动所得吗---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测度与验证》,《中国工业经济》2014年第11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