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东喜马拉雅地区雅鲁藏布江全新世短期改道事件:探讨构造和气候变化的作用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张金玉尹安刘文灿丁林刘静
  • 会议时间:2014-10-19
  • 关键词:地质构造 ; 气候变化 ; 雅鲁藏布江 ; 苏班西里河 ; 东喜玛拉雅
  • 作者单位:张金玉(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新构造与地貌研究室 北京 100029;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构造教研室 北京 100083)尹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构造教研室 北京 100083;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地球和空间科学系 美国 90095-1567)刘文灿(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构造教研室 北京 100083)丁林(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北京 100101)刘静(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新构造与地貌研究室 北京 100029)
  • 母体文献: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 会议地点:北京
  • 主办单位: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 语种:chi
  • 分类号:TU2;TU-
摘要
构造和气候变化之间相互作用下大河(长度超过1000公里)如何演化是地球科学的基本问题,因此对东喜玛拉雅地区雅鲁藏布江和横向河流苏班西里河之间分水岭地区的第四纪地貌和沉积开展野外填图以及地层和沉积分析工作.发现分水岭附近四曲哪吗和舍曲支流河谷保存着厚度超过250米的沉积层序,自下而上依次包括河流相沉积、冰川有关沉积和河流相沉积.该层序最上部从四曲哪吗河谷跨过分水岭一直延伸至舍曲上游,叠瓦状排列的砾石指示向东的古水流方,系统采集样品开展碎屑锆石U-Pb定年,发现少量来自雅鲁藏布江北岸拉萨地体的冈底斯碎屑组分.对中间冰川有关的河谷充填物开展光释光定年和放射碳定年工作,将此次加积事件限定在~24-20ky BP之后,并且持续到9.8-8.0ky BP。此次加积作用与区域上冰川前进事件以及冷-湿环境向暖-湿环境的过渡事件时间上一致。认为全新世早期的加积作用使雅鲁藏布江主干和支流河道明显抬升,辅以南北向裂谷形成狭窄位置因冰川前进或滑坡形成的坝体,雅鲁藏布江偏离现在经由东喜玛拉雅构造结的河道,而向南短期流入横向河流苏班西里河。这表明雅鲁藏布江沿岸与南北向裂谷作用有关的峡谷使东喜玛拉雅地区的河流河道对气候变化、尤其是冰川波动非常敏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