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下地壳Pb同位素的高度不均一性:阳原新生代玄武岩中麻粒岩捕虏体证据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张雨林张宏福
  • 会议时间:2014-10-19
  • 关键词:下地壳演化 ; 岩浆底侵 ; 玄武岩 ; 麻粒岩 ; 捕虏体 ; 铅同位素
  • 作者单位:张雨林(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安 710069)张宏福(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安 710069;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29)
  • 母体文献: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 会议地点:北京
  • 主办单位: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 语种:chi
  • 分类号:P58;P54
摘要
华北克拉通是全球典型的具有前寒武纪结晶基底的古老克拉通,但该克拉通显生宙以来曾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大量研究表明该破坏过程不仅导致岩石圈地幔组成的巨大改变,而且也导致了下地壳组成的变化.问题是这种改造作用规模和程度有多大,底侵岩浆的组成和来源等问题尚不清楚.阳原新生代玄武岩携带了众多的下地壳麻粒岩捕虏体,为探究该地区下地壳的组成和演化提供了很好的机会.采用西北大学飞秒激光剥蚀MC-ICPMS对这些样品中的长石进行了铅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麻粒岩,同一类型不同样品的麻粒岩,同一样品不同颗粒,甚至同一颗粒的核心和筛状边均存在Pb同位素组成上的巨大差异。就岩石类型而言,酸性(长英质)麻粒岩具有很低的Pb同位素组成,与华北太古代地体麻粒岩组成类似,暗示其代表古老下地壳的Pb同位素组成。石榴石麻粒岩中长石的Pb同位素组成远远高于不含石榴石的麻粒岩,其大多数与软流圈来源的玄武岩的Pb同位素组成类似,甚至更高。这说明形成石榴石麻粒岩的原岩具有与玄武岩类似的Pb同位素组成,暗示这些石榴石麻粒岩形成于玄武质岩浆的底侵作用。此外,同一颗粒的不同部位如筛状边比其核心具有较高的Pb同位素组成。这说明斜长石的减压熔融是在有高放射成因Pb同位素组成的熔体的参与下进行的。总之,研究证明阳原地区下地壳存在Pb同位素的高度不均一性,并且该Pb同位素的不均一性是由玄武质岩浆底侵作用造成的。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