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青藏高原早古生代岩浆事件的性质及构造意义--以申扎和本松错地区为例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胡培远李才翟庆国
  • 会议时间:2014-10-19
  • 关键词:造山带 ; 岩浆活动 ; 构造演化 ; 花岗质岩石
  • 作者单位:胡培远,翟庆国(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北京 100037)李才(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长春 130061)
  • 母体文献: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 会议地点:北京
  • 主办单位: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 语种:chi
  • 分类号:P58;P3
摘要
本次研究选择本松错地区的早古生代花岗质岩石为主要研究对象,其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分别为486~481Ma,相当于早奥陶世。这些花岗质岩石属于高钾钙碱性岩石系列,具有高的SiO2含量(71.60-78.69wt.%)和A/CNK指数(01.08~1.76),与S型花岗岩类似,并且在相关的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中落入碰撞型花岗岩区。同时,它们具有以负值为主的锆石εHf(t)值(-16.6~+1.6)和全岩εNd(t)值(-8.1~+0.5),表明其原岩主要为古老的变质沉积物,也包括少量的慢源物质。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拉萨地块和羌南-保山板块上的早古生代岩浆岩应当同为冈瓦纳大陆北缘早古生代岩浆弧的一部分,进一步证明在寒武纪泛非运动可能已经结束或者进入尾声,继而在冈瓦纳大陆北缘形成了新的板块俯冲带。沿冈瓦纳大陆北缘分布的早古生代岩浆记录可能是板块俯冲形成的安第斯型造山带,而非泛非造山带的一部分。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