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纬向构造带控油作用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马立成张林炎王宗秀周新桂李会军李春麟
  • 会议时间:2014-11-13
  • 关键词:油气矿床 ; 控油作用 ; 地质构造 ; 鄂尔多斯盆地
  • 作者单位:马立成,张林炎,王宗秀,李会军,李春麟(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地质科学院页岩油气调查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周新桂(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地质调查中心,北京100081)
  • 母体文献:第四届全国矿田构造研讨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第四届全国矿田构造研讨会
  • 会议地点:昆明
  •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力学专业委员会
  • 语种:chi
  • 分类号:TS1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位于华北克拉通的西部,是华北板块的一部分,鄂尔多斯盆地四周均被造山带围限,北面为兴蒙造山带,东边界是吕梁山,南面为秦岭造山带,西边界为贺兰山-六盘山.是我国最重要的含油气盆地之一.展布于盆地周缘,控制盆地成生发展的构造体系主要有:天山-阴山纬向构造体系、昆仑-秦岭纬向构造体系、贺兰山南北向构造带、吕梁山南北向构造带、华夏系构造、祁吕贺山字形及新华夏系等类型及型式.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纬向构造带定边下白垩统环河组-华池组砂泥岩中发育东西向的褶皱,下部的膏岩层构成了砂泥岩褶皱的滑脱层,指示近南北向挤压,与由东向西自介体-靖边-定边-盐池一线构造应力场基本一致,卷入该期变形最新的地层为下白垩统砂岩,该期应力场晚于早白垩世,可能为燕山期构造变形的产物.区域上,鄂尔多斯盆地中生代以来受多向挤压的控制,盆缘发育较强烈的褶皱变形,北纬380隐伏构造带发育褶皱说明该期构造亦波及至盆地内部,同时也说明该带对鄂尔多斯盆地内部油气的构造改造或破坏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