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2009年陕西地区首场暴雪天气过程诊断分析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王娜方建刚蔡新玲王琦
  • 会议时间:2010-10-01
  • 关键词:温度结构 ; 陕西地区 ; 暴雪天气
  • 作者单位:陕西省气候中心,西安,710014
  • 母体文献: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会议地点:北京
  • 主办单位:中国气象学会
  • 语种:chi
摘要
利用NCEP1°×1°的6小时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对2009年11月9-12日陕西地区的暴雪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及物理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500hPa图上,极涡位置偏北,巴湖东部有一低涡形成,在低涡缓慢东移过程中,不断从低涡底部分裂出短波槽东移.地面图上,回流形势与河套倒槽同时强烈发展,这种大型环流形势的形成、维持和发展是暴雪产生的基本背景.(2)暴雪过程的主要水汽由700hPa上从孟加拉湾盛行的一支强西南气流所携带,这支西南急流将水汽带到西北东部及华北上空,在陕西、山西南部形成水汽通量大值中心,850hPa水汽从东部海域一支东北气流携带,将水汽带到西北东部及西南上空,与来自孟加拉湾的西南气流在宁夏、甘肃、陕西、四川上空辐合.(3)深厚的湿层和强烈的水汽辐合为此次暴雪提供了充分的水汽条件.(4)高层辐散、低层幅合的垂直配置,以及深厚而强烈的上升运动,是强降雪出现的动力条件.(5)寒潮爆发带来剧烈降温形成了有利于降雪的温度,低层大气温度是降水相态的关键,逆温层的存在增加了降水概率.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