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线性胶与深井低稠化剂浓度压裂液冻胶组合工艺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蒋廷学汪永利丁云宏舒玉华
  • 会议时间:2004-09-01
  • 关键词:稠化剂 ; 线性胶 ; 水力压裂 ; 组合工艺 ; 压裂技术
  • 作者单位:蒋廷学(中科院渗流所;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汪永利,丁云宏,舒玉华(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
  • 母体文献:中国石油学会水力压裂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中国石油学会水力压裂技术学术研讨会
  • 会议地点:成都
  •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学会
  • 语种:chi
摘要
针对华北油田留西探区具有储层埋藏深(3500m)、温度高(126℃)、低孔特低渗(孔隙度11.7﹪,有效渗透率0.048×10<'-3>μm<'2>)、隔层遮挡性差(地应力差小于2MPa)、储层致密(杨低模量达36000MPa,且钙质胶结)等压裂难点,提出了探井低伤害压裂工艺技术,要点包括:(1)深井低稠化剂浓度压裂液技术.为降低压裂液残渣对导流能力的伤害,将稠化剂浓度从原来的0.65﹪降为0.5﹪;(2)线性胶前置液与冻胶携砂液组合工艺技术.针对缝高控制难和获得长的支撑裂缝的需要,前置液用线性胶,同时配合适当低的排量,而在携砂液阶段换用交联冻胶和较大排量;(3)活性水脉冲技术.针对胶结物中钙质含量高的特点,采用三段活性水脉冲技术可减少破裂压力、施工压力与初始缝高;(4)常规粒径支撑剂段塞技术.主要为减少近井筒摩阻和早期脱砂的风险;(5)防止停泵后支撑剂再次运移技术.一是将前置液百分比从原来的57﹪~60﹪降为53﹪,二是为减少停泵后的流动惯性,顶替时分阶段降低施工排量;(6)新型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应用Eclipse软件,考虑了储层伤害、裂缝伤害和长期导流能力等因素.应用上述技术对路48井进行了现场压裂试验,获得成功.总液量236.2<'3>,排量4.0~4.3m<'3>/min,加砂29.7m<'3>,平均砂液比28.5﹪,压后抽汲定产,日产油6.7m<'3>/d,日产水6.0m<'3>/d.与邻井路45井相比(常规压裂),在电性、厚度及含油性等方面都相差甚远,但效果却几乎相当.因此,本文提出的压裂技术,对国内类似储层的压裂改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如能推广应用,必将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