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蚀变洋壳的Cu-Zn同位素组成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黄建刘盛遨高永军黄方肖益林陈沙
  • 会议时间:2015-10-18
  • 关键词:玄武岩 ; 辉长岩 ; 铜同位素 ; 锌同位素 ; 分馏行为
  • 作者单位:黄建,黄方,肖益林(中国科学院壳幔物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合肥,230026)刘盛遨,陈沙(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高永军(Department of Earth and Atmospheric Sciences, University of Houston, Houston, TX 77204, USA)
  • 母体文献:中国地质学会同位素地质专业委员会成立三十周年暨同位素地质应用成果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中国地质学会同位素地质专业委员会成立三十周年暨同位素地质应用成果学术讨论会
  • 会议地点:宁波
  •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学会
  • 语种:chi
摘要
本文分析了东太平洋隆起(EPR)处国际大洋钻探计划((IODP) 1256钻孔获得的蚀变洋壳的Cu和Zn同位素组成,主要目的在于研究洋壳蚀变过程中的Cu-Zn同位素分馏行为,以及制约蚀变洋壳的Cu-Zn同位素组成。鉴于蚀变洋壳具有较大的Cu-Zn同位素变化范围,一些岛弧玄武岩、大陆玄武岩和交代地慢橄榄岩所具有的较大的Cu同位素变化范围,可能是由于地慢源区受到来自俯冲洋壳流体/熔体的交代所致。另一方面,正常地慢具有较为均一的Cu同位素组成,因此Cu同位素能够用于示踪斑岩型铜矿系统内成矿金属的来源:俯冲洋壳还是地慢楔。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