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孙继平
  • 会议时间:2012-11-22
  • 关键词:煤矿安全 ; 井下紧急避险系统 ; 压缩氧自救器 ; 氧气呼吸器 ; 逃生通道 ; 避难硐室
  •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煤炭学会煤矿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中国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信息与自动化专家委员会
  • 母体文献:第22届全国煤矿自动化与信息化学术会议暨第4届中国煤矿信息化与自动化高层 论坛论文集
  • 会议名称:第22届全国煤矿自动化与信息化学术会议暨第4届中国煤矿信息化与自动化高层 论坛
  • 会议地点:西安
  • 主办单位:中国煤炭学会
  • 语种:chi
摘要
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由压缩氧自救器、氧气呼吸器、逃生通道、避难硐室等组成。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的原则是:地面最安全,遇险人员应尽快安全撤至地面;当巷道被顶板冒落物等堵塞,遇险人员无法安全撤至地面时,应进入避难硐室躲避,等待救援。自救器和氧气呼吸器接力紧急避险方法:入井人员应佩戴压缩氧自救器;在自救器所能提供的额定防护时间内,从采掘工作面等作业地点步行不能安全撤到地面的,必须在撤离路线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避难硐室,避难硐室内应设置压缩氧自救器或氧气呼吸器,供遇险人员更换,保证遇险人员能安全撤至地面。逃生通道构建方法:构建不少于3条巷道,这样,既减少了事故时所有逃生通道被堵的概率,又可做到正常生产时,通风、运煤、辅助运输相互独立;加强巷道支护,取消木支护,取消竹蓖和荆芭等可燃物背帮,既是矿井防火的需要,也是防止事故造成逃生通道被堵的有效方法。避难硐室不应设置和使用压气喷淋装置。当构建避难硐室的煤层或岩层温度较低时,可通过避难硐室四周的煤、岩散热;避难硐室既不需要装备制冷设备,也不需要隔热处理。设置在离地表较浅适宜地面钻孔的避难硐室,应有直通地面的钻孔和直通地面的压风、供水(供养)、通信等系统;直通地面的钻孔直径宜为700mm,这样既增加了逃生通道,使用提升装置将避难硐室内的遇险人员提升至地面,又利于地面送风降温。提出了相关矿图及应急救援预案应准确标注避难硐室的三维坐标,便于钻孔救援。在一定的区域内宜分布设置多个(≥2)中小型避难硐室,而不是设置1个大的避难硐室。提出了将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电缆、煤矿井下人员位置监测系统的电缆和光缆、煤矿井下调度通信系统的电缆、移动通信系统的电缆和光缆、广播通信系统的电缆和光缆、压风自救管路、供水施救管路埋入巷道。提出了救生舱不宜用于中国煤矿井下。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