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5·12”汶川地震地表破裂基本参数的再论证及其构造内涵分析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徐锡伟陈于高陈文山孙鑫喆谭锡斌陈桂华于贵华陈立春李康孙建宝张淑萍
  • 会议时间:2010-10-17
  • 关键词:汶川地震 ; 地表破裂 ; 地质构造
  • 作者单位:徐锡伟,孙鑫喆,谭锡斌,陈桂华,于贵华,陈立春,李康,孙建宝,张淑萍(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国家活动断层研究中心 北京100029)陈于高,陈文山(台湾大学地质科学系 台北10617)
  • 母体文献: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暨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暨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
  • 会议地点:宁波
  • 主办单位: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 语种:chi
  • 分类号:S12;K87
摘要
"5·12"汶川地震产生了迄今为止板块内部逆断层型地震地表破裂样式最为复杂、长度最长的地震地表破裂带川:西起汶川县映秀镇西三江口镇北东的麻柳村附近,东止于北川县红光乡东河口大型基岩崩塌体附近,整体走向N42°±5°E,长度约240±5 km;地震地表破裂带可分为兼有右旋走滑分量但以逆冲推覆为主的映秀段和同时兼有右旋走滑和逆冲运动分量的北川段。其中,映秀段段长约112 km,最大垂直位移6.2±0.5 m,平均垂直位移介于3~4m之间;北川段长约118 km,最大垂直位移6.5±0.5,地震前后高压线塔测量得到的可能最大值约7m;最大右旋走滑位移为4.9±0.2 m,且右旋走滑分量在曲山镇北沙坝以北逐渐增大,在平通附近超过垂直位移量,段落上平均垂直位移和右旋走滑位移均为2~3m。 假定地表可见断层面上滑动量可以代表深部断层面不同段落上的滑移量,则汶川地震地表破裂带映秀段和北川段上6.2~6.5 m最大同震垂直位移量对应于倾角向下变缓逆断层滑脱面之上龙门山推覆构造带两侧存在约7m的最大可能的地壳缩短量,震地壳缩短量隐含龙门山区与成都平原约4000 m地形高差可通过青藏高原东缘逆冲断层的地壳缩短并转换为上盘隆升来实现,不需要额外的下地壳流动与膨胀支撑。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