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西藏拿若斑岩铜金矿床成矿斑岩年代学、岩石化学特征及其成矿意义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祝向平陈华安刘鸿飞马东方李光明张红刘朝强卫鲁杰
  • 会议时间:2014-10-19
  • 关键词:斑岩铜金矿床 ; 成矿作用 ; 年代学分析 ; 地球化学特征
  • 作者单位:祝向平(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成都 610081;西藏自治区地质调查院 拉萨 850000)陈华安,马东方,李光明,张红(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成都 610081)刘鸿飞,卫鲁杰(西藏自治区地质调查院 拉萨 850000)刘朝强(西藏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五地质大队 青海格尔木 816000)
  • 母体文献: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 会议地点:北京
  • 主办单位: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 语种:chi
  • 分类号:P61;P59
摘要
本文开展了拿若矿床斑岩和闪长岩的锆石U-Pb年龄、全岩岩石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组成分析。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三期花岗闪长斑岩在ca.120Ma集中侵位,闪长岩略早于花岗闪长斑岩侵位(ca.121Ma)。三期花岗闪长斑岩具有相似的岩石化学特征,均富集轻稀土、大离了亲石元素,万损重稀土、高场强元素,Eu异常不明显,显示出岛弧岩浆岩的特征,均具有高Sr低Y的特征,可能表明三期花岗闪长斑岩形成于同一个岩浆房;三期花岗闪长斑岩均具有高A1203、富钠、低镁和高Sr低Y的特征,显示出埃达克岩的特征;前两期花岗闪长斑岩的(87Sr/86Sr);值分别为0.7054~0.7058和0.7056~0.7057,εNd(t)分别为-3.7~-2.9和-3.5~-3.2,εH(t)值分别变化于3.6~6.7和3.6~7.4,表明前两期花岗闪长斑岩起源于新生的下地壳角闪岩相,有较多慢源物质混入;第三期花岗闪长斑岩具有较高εNd(t)值(-1.31.6)和εHf(t)值(5.1~8.1),表明第三期花岗闪长斑岩也起源于下地壳,但地壳物质混入较少.闪长岩也具有岛弧岩浆岩的特征,具有与花岗闪长斑岩相似的(87Sr/86Sr);值C0.7052-0.7057和略高的εNd(t)值(0.2~3.3)和εHf(t)值(1.2~9.5),表明闪长岩也起源于新生的下地壳,源区中壳源物质混入相对更少.闪长岩和成矿的花岗闪长斑岩铜背景值均较高,可能表明成岩源区内Cu丰度较高。含矿斑岩中地壳物质混入较多,可能表明成矿斑岩在侵位过程中从地壳中萃取了较多成矿元素。成矿晚期花岗闪长斑岩中Cu含量明显较低,可能是末期岩浆在岩浆房中释放了较多成矿元素所致;多期岩浆活动释放的成矿元素有利于成矿元素在成矿流体中持续富集成矿,多期岩浆侵位是形成斑岩铜矿的必要因素。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