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对牦牛坪矿床的再认识之一:牦牛坪岩型稀土矿床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白鸽
  • 会议时间:2008-11-08
  • 关键词:牦牛坪矿床 ; 稀土矿床 ; 碳酸岩型 ; 熔融包裹体 ; 岩浆成因
  •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037
  • 母体文献:第九届全国矿床会议论文集
  • 会议名称:第九届全国矿床会议
  • 会议地点:北京
  •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学会
  • 语种:chi
摘要
牦牛坪矿床是1984年攀西大队一队蒋明全等在光头山检查铅锌矿点时发现的稀土矿区,因矿化好,随即在光头山地段进行查评工作,该段是以伟晶状含氟碳铈矿方解石脉为主的矿段,因此有了碳酸岩型之称。上世纪90年代初,我笔者和四川109队同志共同研究编写《四川冕宁牦牛坪稀土矿床》时,因经费所限,是小组同仁自行用一般设备学习测温,未请流体研究专家参与,虽见到了一些熔/流体现象也视而不识,加以见到许多氟碳铈矿集合体薄板常沿裂隙分布,因此认为都是热液脉,称其为伟晶状氟碳铈矿方解石大脉和伟晶状氟碳铈矿萤石重晶石大脉。牛贺才等首次在萤石中测出流体一熔融包裹体,提出重晶石、萤石是岩浆成因,尔后的许多研究者都进一步证明属岩浆型成岩成矿范畴,并称之为典型碳酸岩型矿床。笔者同意属熔/流体岩浆岩型,但不同意牦牛坪矿床总体属碳酸岩型,笔者介绍其所属的主要依据。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