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华北东部复杂的660公里相变界面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刘震田小波聂仕段耀晖滕吉文
  • 会议时间:2014-10-19
  • 关键词:太平洋板块 ; 俯冲作用 ; 体波成像 ; 横波分裂 ; 华北地区
  • 作者单位:刘震,聂仕谭,段耀晖(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29;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田小波,滕吉文(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29)
  • 母体文献: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 会议地点:北京
  • 主办单位: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 语种:chi
  • 分类号:TE1;P58
摘要
体波成像和横波分裂研究表明华北地区上地幔的波速度结构和各向异性特征与太平洋板块俯冲密切相关.太平洋板块的俯冲造成华北地区东部主要以拉张应力为主,该地区岩石圈厚度从西向东的明显较薄和一系列新生代盆地的形成同时伴随着新生代地幔局部熔融、侵入和上涌的过程,都或多或少反应了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对华北地区的影响.研究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可以研究华北地区的地质现象提供深部的地球物理证据.利用华北固定台网的宽频带地震仪记录远震记录的波形资料,获取P波接收函数,通过偏移成像和共转换点叠加,得到华北地区东部地区地慢过渡带的深度及厚度的图像。研究结果显示,地幔过渡带上界面(410km间断面)深度变化不大;在华北地区东部,出现大范围分布的双660km界面。造成地幔过渡带增厚并出现两个深度不同的界面的原因可能是存在橄榄岩以外的地慢物质相变,该物质存在与橄榄岩向钙钛矿转变不同的克拉伯龙斜率,太平洋俯冲板块的低温造成两种不同相的相变界面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同时也一定程度的反映了太平洋板块俯冲前缘的界限。双重660km间断面的范围至少向南延仲到30°N。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