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青藏高原的生长对中国东部构造格局的影响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白登海滕吉文孔祥儒王立凤Martyn Unsworth
  • 会议时间:2013-10-14
  • 关键词:地球物理 ; 构造格局 ; 青藏高原 ; 生长机制
  • 作者单位:白登海,滕吉文,孔祥儒(岩石圈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王立凤(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29)Martyn Unsworth(Department of Physics,University of Alberta,Edmonton,T6G 2J1,Canada)
  • 母体文献: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地球电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地球电磁学术讨论会
  • 会议地点:乌鲁木齐
  • 主办单位: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 语种:chi
  • 分类号:S16;S15
摘要
青藏高原的隆升是影响东南亚地区构造格局的主要因素,尤其对中国西部影响更大.关于这种影响是否波及到中国东部一直是人们探讨的问题.已有的研究表明,青藏高原中下地壳及上地幔具有强的流动性(Unsworth et al.,2005;赵国泽等,2008:Bai et al.,2010),其主要流动方向向东,且在四川盆地西缘分为两支,一支沿向东北方向流入华北克拉通,一支沿东南方向流入印支和扬子块体(Clark et al., 2000).这似乎意味着青藏高原的隆升对中国东部地区产生了影响。为了深入了解并探讨这种影响的程度以及方式,本文于2011-2012年在中国大陆中部南北向测线上开展了大地电磁和长周期大地电磁观测,测线南端从中越边境开始,穿过扬子地块(YB)、四川盆地(SB)、鄂尔多斯地块(OB ),北端到中蒙边境,全长22001an。初步的二维反演模型揭示出沿剖面存在四个明显的低阻带,初步认为这四条低阻带可能反映了高原物质向东迁移的通道。其中:A位于扬子块体南端的中下地壳,应该是青藏高原地壳弱物质流沿东喜马拉雅构造结东缘向东南流出的体现;B位于四川盆地和扬子地块的接触带内,可能是两大构造单元之间的一个剪切断裂带;C位于四川盆地和鄂尔多斯地块之间的大巴一秦岭构造带内,说明大巴一秦岭构造带深部处于热的软弱状态:D位于鄂尔多斯地块北部以及与华北克拉通的接触地带内。令人困惑的是,鄂尔多斯地块一直被认为是前寒武纪形成的一个坚硬的古老块体,岩石圈厚度超过2001an,而MT结果反映出鄂尔多斯北部地区深部处于低阻状态,低阻体不但横向规模大(约占鄂尔多斯的一半),而且纵向延伸范围也大(从中下地壳到上地慢),本文认为这是青藏高原地壳流沿东北缘流出的反映。这种情况可能说明鄂尔多斯北部以及华北克拉通南缘与鄂尔多斯接触的地区的岩石圈深部己经遭到青藏高原地壳流的侵蚀并正在经历破坏过程。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