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黄河三角洲草桥地区晚更新世以来海侵沉积演化及其古气候变化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庞效林杨剑萍
  • 会议时间:2013-11-01
  •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 ; 海侵沉积演化 ; 古气候 ; 变化规律
  •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266580
  • 母体文献:2013年中国科学院大学海洋科学学术论坛论文集
  • 会议名称:2013年中国科学院大学海洋科学学术论坛
  • 会议地点:广州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
  • 语种:chi
  • 分类号:TE1;P73
摘要
草桥研究区位于现代黄河三角洲与莱州湾南岸平原西侧交汇地带,晚更新世以来三次海侵(沧州海侵、黄骅海侵、献县海侵)均到达研究区,被海水淹没,成为渤海湾一部分。海侵沉积演化与晚更新世以来区域古气候、古环境变迁息息相关。晚更新世以来环渤海湾地区气候以冷-暖交替为特征,大约以1000a-1500a为周期,对应海平面一直处于升降变动中。根据研究区沉积演化特征分析,把研究区地表以下30m内划分为6个气候演化期:①干冷期,对应玉木Ⅱ冰期,发育大型深切河流,在干冷季风下伴随风成黄土沉积,深度-17m以下;②温暖湿润期,第二海侵层发育时期(献县海侵期),约从36000aB.P.开始,以海相沉积为特征,陆上发育河流相,动力较弱,并伴随少量湖沼相沉积,深度在-17m—-9m:③干冷偏凉期,对应玉木Ⅲ冰期,以沉积风成黄土为主,河流相发育较弱,气温比玉木Ⅱ冰期略高些,埋深-9m—+1m:④温暖期,进入全新世,发育第一海侵层(黄骅海侵),约8000aB.P.—4000aB.P.间,陆上以发育湖沼相为特征,河流不太发育,埋深+1m—+2m;⑤潮湿湿润期,发育大面积湖沼沉积,14C测年3000aB.P.左右,伴随海侵后退,陆上水位线下降,淤积沼泽沉积,埋深+2m—+3m;⑥现代期,与近代气候相近,物源上受黄河改道影响较大,埋深一般地表以下2m-3m。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