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江西省吉水县川峰坳铁矿地质背景及矿床成因浅析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李洪孝赵亚男孔凡华王良果杨开睿
  • 会议时间:2014-11-13
  • 关键词:铁矿 ; 成矿地质 ; 矿床成因 ; 构造运动
  • 作者单位:李洪孝,赵亚男,王良果,杨开睿(成都理工大学,四川成都610059)孔凡华(江西地矿局915地质大队,南昌330002)
  • 母体文献:第四届全国矿田构造研讨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第四届全国矿田构造研讨会
  • 会议地点:昆明
  •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力学专业委员会
  • 语种:chi
摘要
川峰坳矿区位于新余铁矿田东南部,本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华南地槽褶皱系、赣中南褶隆之赣西南拗陷的芙蓉山—太湖山隆断束中段,位于赣西南(赣州-吉安)坳陷之抚州坳陷与武功山—玉华山隆断束交界处.区域褶皱为"S"性加里东期构造,从西坑经枫坪至宝华山之东为明显的倾伏背斜.区域断裂较发育,早期以北西向压性断裂规模较大,被后期北东向的压性断裂错动.区内岩浆岩活动较为频繁,多为外倾,倾角较为平缓,并形成角岩等热接触变质岩石,内外接触带宽在10-200米不等,为成矿元素的运移、富集提供了较好的热能及外部条件. 本文概述了成矿地质背景,矿床特征及找矿标志,重点对矿床成因进行分析。川峰坳铁矿床是典型的变质火山-沉积铁矿床,类似于阿尔戈马型优地槽沉积特征。其成因模式具有复合式,即铁质建造具有火山沉积成因,后经成岩富集、变质作用的改造,形成最终的铁矿床。在以上的基础之上,得出川峰坳铁矿矿床形成是来源为海底火山活动形成的硅铁质经过沉积作用、区域变质作用,使得初步沉积的铁矿层中铁质进一步的富集,进而形成严格受地层层位控制,新余式变质火山-沉积型矿床。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