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鄂尔多斯地块与青藏高原东北缘深部构造关系--宽角反射与折射地震观测的揭露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李文辉高锐王海燕李洪强邹长桥梁宏达
  • 会议时间:2014-10-19
  • 关键词:深部构造 ; 变形现象 ; 宽角反射 ; 折射地震观测
  • 作者单位:李文辉,高锐,王海燕,李洪强,梁宏达(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北京 100037;国土资源部深部探测与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北京 100037)邹长桥(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 郑州 450002)
  • 母体文献: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 会议地点:北京
  • 主办单位: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 语种:chi
  • 分类号:P31;P54
摘要
通过对鄂尔多斯地块-六盘山—青藏高原东北缘深地震测深资料进行上地壳初至层析成像和全地壳二维射线追踪反演获得了研究区P波地壳速度结构模型,并得到结论和认识:研究区上地壳显示出不同的速度变化特征,鄂尔多斯盆地地壳上部速度较低,速度等值钱呈近水平状,显示了典型的沉积盆地特征,盆地基底深度~6km。六盘山以西浅层速度相对较高,横向变化剧烈,呈褶皱状,为新生代青藏高原向东北方向挤压的结果。挤压褶皱区与稳定沉积区的边界出现在六盘山东侧,推测其为海原一六盘山逆冲走滑断裂。鄂尔多斯地壳分为4层,速度梯度大,下地壳速度高,其组成为铁镁质,具有稳定古老克拉通的特征。祁连造山带一侧地壳可分为5层,速度较低,主要由长英质及长英一铁镁质过渡物质组成,具有造山带的特征。六盘山下方地壳分为6层,速度结构复杂,层面呈拱形,部分层出现速度逆转,为以上两个构造单元的过渡带。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厚度~50km,鄂尔多斯地块地壳厚度~42km,白西至东抬升,而六盘山下方莫霍面出现叠置。揭示了在挤压作用下,在六盘山下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与刚性鄂尔多斯地壳汇聚,刚性的鄂尔多斯下地壳挤入到较软的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中。横向挤入导致的纵向效应导致六盘山上层莫霍面及上部壳内界面不同程度向上弯曲,推测该区地震活动强烈可能与被挤压弯曲的鄂尔多斯刚性地壳发生弹性回跳应力释放有关。新生代印度-欧亚两大板块发生陆陆碰撞并导致青藏高原物质侧向流动,在挤压作用下,该区地壳上部主要以逆冲、褶皱作用为主,而地壳中下部则为较薄且刚性的鄂尔多斯地块挤入较厚且软的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并导致壳内界面上隆,总体呈现出类似“鳄鱼”状构造的特征。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