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黄淮海平原环境地质问题分布现状及防治对策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李政红孙继朝汪珊郭秀红
  • 会议时间:2005-12-05
  • 关键词:环境地质 ; 黄淮海平原 ; 水文地质 ; 地下水
  • 作者单位:李政红,孙继朝,汪珊(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石家庄,050061)郭秀红(中国地质大学水环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石家庄,050061)
  • 母体文献:全国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
  • 会议名称:2005年全国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学术研讨会
  • 会议地点:海口
  •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学会
  • 语种:chi
摘要
本文利用了近20年来黄淮海平原的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地下水动态监测、环境监测新资料、新成果,对黄淮海平原环境地质问题进行了评价,并结合本区环境地质问题现状,提出了地下水环境地质问题防治对策.评价结果显示,黄淮海平原地下水长期严重超采(开采程度最大达363.11%),诱发了区域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地面沉降、地裂缝,地面塌陷、海水入侵、土壤盐渍化、水质污染等等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平原区内已形成区域性、大范围、复合性地下水降落漏斗,有常年性较大范围降落漏斗20多个,地面沉降分布较广,地裂缝、地面塌陷发生频繁,地下水污染以浅层地下水污染为主,多呈点、线状,个别呈面状.平原区内29个主要城市的地下水,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北京、廊坊、唐山、沧州、宿州、阜阳、聊城、德州、东营的地下水污染相对较重,主要超标组分为总硬度、TDS、NO3-、NO2-、NH4+、F、Cl、Fe、Mn.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