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四川省里伍铜矿田地质特征、相关矿床分类及找矿方向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李建忠
  • 会议时间:2013-08-20
  • 关键词:里伍铜矿田 ; 地质特征 ; 矿床成因 ; 找矿方向 ; 四川省
  • 作者单位:国土资源部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青藏高原地质研究室 成都610081
  • 母体文献:2013年全国生产矿山提高资源保障与利用及深部找矿成果交流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2013年全国生产矿山提高资源保障与利用及深部找矿成果交流会
  • 会议地点:云南曲靖
  •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学会
  • 语种:chi
  • 分类号:P61;P5
摘要
本文简略介绍里伍铜矿田地质特征,从江郎穹窿成穹同一构造过程(成穹过程)、不同变形阶段、不同成矿作用,以黑牛洞为例,把成穹过程中的韧性变形、脆-韧性或韧-脆性变形和脆性变形形成的构造分别区分为成矿前、成矿期和成矿后构造,形成的矿石组构相应区分为:成矿前组构、成矿期组构和成矿后组构,阐明再生矿床或与化学再活化有关的矿床成因.根据化学再活化在矿床变质作用中的程度不同,矿质未迁移或迁移不远的或准原地淀积的变质矿床分为受变质矿床(原矿石化学再活化残余≥90%,新矿石<10%)、再生受变质矿床(原矿石化学再活化残余:50%~90%,新矿石:10%~50%)、受变质再生矿床(原矿石化学再活化残余:10%~50%,新矿石:50%~90%)和再生矿床(原矿石化学再活化残余<10%,新矿石≥90%);迁移较远的或异地淀积形成的矿床为再生矿床.没有原矿石,只有矿源层,化学活化在矿床形成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的矿床为变成矿床.里伍铜矿田有利的找矿部位是背形和膝折带,如笋叶林和中咀之间的豆儿坪最为理想.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