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新疆巴里坤塔格一带矿田区基性岩脉特征及其成矿构造意义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屈翠侠杨兴科李希易鹏飞
  • 会议时间:2014-11-13
  • 关键词:矿床学 ; 基性岩脉 ; 成矿机理 ; 地质构造
  • 作者单位: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西安,710054
  • 母体文献:第四届全国矿田构造研讨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第四届全国矿田构造研讨会
  • 会议地点:昆明
  •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力学专业委员会
  • 语种:chi
  • 分类号:P58;X4
摘要
新疆北部晚古生代海西期构造-岩浆活动,形成了该区大面积分布的泥盆纪、石炭纪火山岩及相关的中酸性侵入岩体.已有研究普遍认为该区最为发育的石炭系火山岩具双峰式特征,为晚古生代晚期古亚洲洋闭合期后陆内裂谷环境的产物.然而,该区海西期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除了火山岩与中酸性侵入体,还有众多的基性岩脉.有关东天山多金属矿带典型矿田区这些基性岩脉的成因,目前多认为是与新疆北部晚古生代后碰撞岩浆活动有密切关系. 近年来,对基性岩脉群的研究己经成为国内外热点,在岩墙群的分布、形态、古地磁、岩石学、地球化学、年代学和构造演化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基性岩脉是代表大陆拉张裂解的岩石,它们的形成与岩石圈减薄和地壳拉张作用有直接关系。 巴里坤塔格地区受到海西期强烈变形的最新海相地层为上石炭统,因此该带的碰撞时代应为300Ma左右,该区基性岩脉的成岩环境为后碰撞伸展背景。准噶尔盆地周缘、库鲁克塔格、北山地区与巴里坤塔格一带基性岩脉特征相近,可能意味着二叠纪初期,整个新疆北部己经进入了板内伸展的演化阶段,该时期至少为古亚洲洋在北疆地区闭合的最晚时限。这一重要事件对东天山巴里坤塔格一带及北疆地区大致统一的多金属成矿作用有极为密切的时空控制意义。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