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贵州中西部2013年两次区域性暴雨成因对比分析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张艳梅刘书华池再香
  • 会议时间:2013-10-23
  • 关键词:天气预报 ; 暴雨过程 ; 触发机制 ; 环流特征
  • 作者单位:张艳梅,池再香(贵州省六盘水市气象局,贵州,六盘水 553001;贵州省山地气候与资源重点实验室,贵阳 550002)刘书华(贵州省六盘水市气象局,贵州,六盘水 553001)
  • 母体文献:第30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第30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会议地点:南京
  • 主办单位:中国气象学会
  • 语种:chi
  • 分类号:P44;P42
摘要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区域自动站资料及NCEP再分析等资料,对2013年5月24日~25日(简称“5.24”暴雨)和6月8~9日(简称“6.9”暴雨)两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次暴雨都是在高空槽东移引导冷空气南下、中低层低涡切变及低空急流的建立等有利的环境背景下产生的;两次暴雨过程的水汽通量主要来自孟加拉湾及南海的西南暖湿气流.发生前期“5.24”暴雨西部湿度条件较好.“6.9”暴雨整个贵州水汽条件较好.从地面形势场分析两次暴雨过程地面均受热低压控制和冷锋影响,但“6.9”暴雨冷空气势力更强.两次暴雨过程贵州均处于高值区,我省西部随着高度的升高θse减少,表明大气处于不稳定层结;“6.9”暴雨θse高值中心比“5.24”暴雨大,比5.24 暴雨的梯度增强,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能量,使暴雨区对流活动旺盛.“5.24”暴雨水汽通量大值区、垂直速度上升区、比湿、大气稳定层结等分析表明“5.24”暴雨主要出现在省的中西部地区;“6.9”暴雨落区在我省西部偏北、及中东部南部出现暴雨;暴雨的落区及强度与各物理量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