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论红枫湖底泥污染治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丁雄军陈敬安张维张润宇曾艳李键王敬富
  • 会议时间:2009-11-01
  • 关键词:红枫湖底泥 ; 污染治理 ; 水体富营养化 ; 可行性分析
  • 作者单位:丁雄军(贵阳市两湖一库管理局,贵州,中国,551400)陈敬安,张润宇,曾艳,李键,王敬富(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贵阳,中国,550002)张维(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贵阳,中国,550002)
  • 母体文献:第十三届世界湖泊大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第十三届世界湖泊大会
  • 会议地点:武汉
  • 主办单位: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 语种:chi
摘要
红枫湖是贵州省中部最大的人工水库,是贵阳市和周边人民最重要的生活用水及工农业用水水源。但近几年来,红枫湖水质持续恶化,已由建库时的Ⅱ类水质降至Ⅳ、Ⅴ类水质。“蓝藻暴发”、“黑潮”等突发性水质恶化事件时有发生,直接威胁着区域供水和生态安全。红枫湖是典型的磷限制型富营养化水库,削减总磷是红枫湖污染治理的首要任务。在红枫湖水-沉积物体系中,98%以上的磷赋存于沉积物中,红枫湖底泥有机碳、总磷和总氮的平均含最分别为3.2%、0.12%和0.31%,有机碳、总磷和总氮的蓄积总最分别为22万吨、7200吨和16900吨,污染物蓄积非常严重。更为重要的是,红枫湖底泥中磷主要以活性较高的可交换态磷、有机磷和铁结合态磷等形式存在,占沉积物总磷的80%以上,在早期成岩作用过程中活性磷可伴随有机质降解释放到孔隙水中,并发生再迁移而进入上覆水体。因此,在外源污染物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红枫湖底泥中蓄积的大量活性态磷仍然可能导致水体维持富营养化状态甚至出现水质恶化事件。要想取得长期治理效果,必须进行红枫湖污染底泥治理。红枫湖底泥污染治理工程拟采用环保绞吸式疏浚船开展疏浚,实现淤泥全封闭远距离管道输送,同时结合堆场淤泥固化处理和余水微波处理等系统配套技术,可确保疏浚工程取得最大的环保效益,将有效遏制红枫湖富营养化趋势,促进湖水水质好转,为最终改善红枫湖水质、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提供有力保障。综上所述,在红枫湖开展底泥污染治理是完全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