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34年(1975-2009)来太仆寺旗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机制分析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于国茂胡云锋
  • 会议时间:2010-10-22
  • 关键词:土地利用格局 ; 驱动机制 ; 生态防线 ; 动态变化
  • 作者单位:于国茂(山东师范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学院,山东济南,250014)胡云锋(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 母体文献: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
  • 会议地点:重庆
  • 主办单位:中国自然资源学会
  • 语种:chi
摘要
太仆寺旗隶属于锡林郭勒盟,地处浑善达克沙地以南,是俯瞰首都北京及华北其它重要城市的"坝上"区域。太仆寺旗人口为20万人,国土总面积约3,400 km2,其中耕地550 km2,草地2,000 km2,林地750 km2,是一个典型的农牧交错地区,生态平衡功能脆弱,气候干旱,农牧业生产不稳定.太仆寺旗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防线,距北京仅350公里,太仆寺旗的土地利用变化对北京及华北其他地区的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刘全友等曾研究内蒙古典型农牧交错带多伦县土地利用现状对生态环境的变化,主要包括土地利用方式、程度和效率。杜建会等通过群落调查的方法,研究了太仆寺旗不同草地群落在干旱气候影响下的响应机制。秦富仓等通过三期遥感图像对太仆寺旗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分析,并预测了土地资源的利用潜力。郑淑华等太仆寺旗农牧交错区草地生态系统服务间接价值的初步评估表明:维持现阶段的农业活动或退耕还草可能促进草地生态系统生态经济价值的可持续性发展;但若继续开垦和破坏草地,草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可能会显著下降,草地所具有的生态屏障作用也会减弱甚至消失。对其他地区的类似研究也较多。但是也存在很多问题,如:时间序列比较短,没有从生态系统角度出发讨论问题,没有完整的结合区域气候变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变化要素展开机制讨论等等。本研究利用1975年到2009年五期遥感图像,对太仆寺旗生态系统进行识别和辨认和分析,划分出6大生态系统类型,获得了太仆寺旗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数据集,得出了这些时期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与面积,各个时期各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变化,计算了土地利用动态度,并列出了各时期间的土地利用类型转换矩阵,结合34年来太仆寺旗的降水、温度、GDP、人口、重大国家和地方政策,分析太仆寺旗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1975年到2009年太仆寺旗的土地利用格局及其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近30多年来,太仆寺旗土地利用类型变化较剧烈,2000之后土地利用变化明显加快,主要体现在农田和草地的转换上,同时湖泊和盐碱地的转换也比较明显。农田和草地利用类型的变化主要发生在农田和草地交互分布的区域,湖泊和盐碱地的转化主要发生在太仆寺旗的中南部。这些变化与草地开垦、耕地弃耕、三北防护林的建设、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三牧(禁牧、退牧、轮牧)政策等人为活动有密切的关系,同时也与区域气候变化有一定的关系。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