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孔结构改型及硅烷化改性对硅藻蛋白石吸附苯的影响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于文彬袁巍巍邓亮亮袁鹏刘冬
  • 会议时间:2014-10-01
  • 关键词:硅藻蛋白石 ; 制备工艺 ; 吸附性能 ; 苯元素
  • 作者单位:于文彬,袁巍巍,邓亮亮(中国科学院矿物学与成矿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40;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袁鹏,刘冬(中国科学院矿物学与成矿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40)
  • 母体文献:2014年全国矿物科学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
  • 会议名称:2014年全国矿物科学与工程学术会议
  • 会议地点:南京
  • 主办单位: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
  • 语种:chi
  • 分类号:TU5
摘要
硅藻蛋白石是由硅藻生物的遗骸(即硅藻壳体) 经沉积堆积后所形成的天然矿物,其具有A型蛋白石(Opal-A) 结构,即由含水二氧化硅小球最紧密堆积而成.硅藻蛋白石具有以大孔(>50nm)为主的天然大孔/介孔型结构和优异的物化性能(高耐热性、耐酸性、低堆积密度和强吸附性等),因此,硅藻蛋白石已被广泛用作吸附剂、过滤剂及载体等.然而,硅藻蛋白石的比表面积较低,用于吸附领域时,其吸附容量有限;另一方面,其表面富含硅羟基,亲水性较强,故对疏水性客体分子的吸附能力较弱.课题组研究发现通过表面沸石化、表面硅烷化及硅藻蛋白石基多孔陶瓷纳米沸石复合块体材料制备三种途径均可提高硅藻蛋白石对苯的吸附能力。在实际应用中,还可通过不同方法的组合来提高其吸附能力。这为硅藻蛋白石在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吸附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