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海南岛三叠纪造山及其对石碌Fe-Co-Cu成矿的约束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许德如蔡建新
  • 会议时间:2010-10-01
  • 关键词:海南岛 ; 三叠纪造山 ; 成矿机制 ; 变质杂岩
  • 作者单位:许德如(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石油天然气与矿产资源研究中心,广东 广州 510640)蔡建新(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石油天然气与矿产资源研究中心,广东 广州 510640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重点实验室,广东 广州 510310)
  • 母体文献:第三届全国矿田构造与地质找矿理论方法研讨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第三届全国矿田构造与地质找矿理论方法研讨会
  • 会议地点:西安
  •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学会
  • 语种:chi
摘要
@@海南岛位于南海的北部,处于华南和印支之间的特殊板块构造位置。其除了具有与华南相似的NE-SW向构造外,还较为发育近E-W和NW-SE向的构造线。前寒武纪地层多为一些变质杂岩,时代难以确定;古生代地层除了石炭纪、二叠纪为典型的地台型碳酸盐岩沉积外,其余时代地层在海南岛的南、北似乎有所不同,表现在志留纪地层的有无,以及早、晚古生代地层的接触关系上。花岗岩在海南岛大面积分布,其时代主要为晚二叠世冲生代,新生代玄武岩在海南岛的北部也有大面发育。关于海南岛构造演化,有学者根据海南岛中北部发育的变质基性岩,认为南、北之间曾经为古特提斯洋所分隔,于三叠纪闭合完毕。此外,有学者根据晚二叠世的一套钙碱性Ⅰ型花岗岩,推测当时已经存在古太平洋的俯冲。因此,对海南岛及华南东南部三叠纪构造的认识就出现了两种观点,即印支,华南碰撞和太平洋板块俯冲,争论焦点在于板块作用方式、开始时间等。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