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多氯联苯鸡胚肝细胞生物活性非单调剂量-响应关系的结构-活性关系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彭素芬张爱茜高常安王连生
  • 会议时间:2006-05-01
  • 关键词:多氯联苯 ; 非单调剂量-响应关系 ;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 作者单位: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环境学院,210093
  • 母体文献:第一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暨2006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论文集
  • 会议名称:第一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暨2006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
  • 会议地点:北京
  • 主办单位: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 语种:chi
摘要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具有独特的非单调剂量-响应曲线,无法简单地以半数影响(/致死)剂量(/浓度)这一单一数值指标来表征其生物活性,如何处理非单调剂量-响应曲线下的定量结构-活性关系(QSAR)是目前环境科学乃至生命科学一个充满挑战的未知领域.文献报道的多氯联苯(PCB)鸡胚肝细胞EROD酶活性剂量-响应关系在进行必要数据转换后呈现特殊非单调剂量-响应关系-U型关系.为探索其可能的生化机制,本文利用Chemoffice软件内置的AM1半经验量子化学方法对多氯联苯化合物进行能量优化,建立结构描述符库;并在DELLPrecision370工作站上,采用Tripos公司Sybyl7.0中的FlexX模块分别对11个PCB和三种芳烃受体相似蛋白(HERG、PYP、FixL)进行分子对接,获得PCB和芳烃受体相互作用结合能.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分别建立了高低剂量下PCB对鸡胚肝细胞EROD活性影响的QSAR模型,在此基础上推测低剂量下11种PCB主要通过芳烃受体介导发挥其对鸡胚肝细胞细胞色素P4501A正常生理功能的干扰效应,而高剂量下PCB对鸡胚肝细胞产生急性毒性.究其可能的原因是处于低剂量的PCB与特定受体结合作用起到主导地位;随剂量增加,细胞内的反馈调节作用使得EROD趋势减缓;而在剂量升高到一定程度,表现出一定反应性急性毒性机制,从而对鸡胚肝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产生损伤.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