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冷涡背景下江苏两次短时强降水天气诊断对比分析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朱丹谌芸刘海峰
  • 会议时间:2012-09-01
  • 关键词:冷涡 ; 短时强降水 ; 对流参数 ; 对比分析
  • 作者单位:朱丹,刘海峰(长春市气象台,吉林 长春 130051)谌芸(国家气象中心,北京 100081)
  • 母体文献:第29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第29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会议地点:沈阳
  • 主办单位:中国气象学会
  • 语种:chi
  • 分类号:P42;P45
摘要
统计得出01 年- 09 年江苏省短时强降水天气发生站次最多的两次过程分别为2005 年的8 月1 日和2007 年的7 月9 日.这两次强对流天气给江苏省带来了数站次的大暴雨和暴雨天气,两次过程最主要的特征表现在冷涡背景下,高层有深厚的冷空气条件,而低层存在暖湿气流.本文综合运用MICAPS 资料、自动加密站资料和NCEP1°*1°再分析资料,诊断对比分析了冷涡背景下江苏短时强降水天气的影响系统以及发生发展的环境条件以及热力动力特征.分析发现,低层切变线对于反应天气过程发生发展有明显的指示作用.070709 过程中,由于西南低涡的引导气流,有新的切变线和低涡生成;925hPa 的比湿对水汽条件有很好的指示意义,20050801 过程中,湿层较厚.θse 大值区是大气层结最不稳定的地方,温度平流、对流有效位能可以较好地反映出强对流天气发生的潜在性.深对流指数反映了对流层中低层的稳定度情况,若同时具有抬升条件触发,则强对流天气出现可能性较大;两个个例的涡度平流差异可以很好的指示降水落区.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