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对做好肇庆气象科普工作的若干思考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何伟芬郑仕友林展新
  • 会议时间:2011-11-01
  • 关键词:应用气象学 ; 气象科普 ; 防灾减灾 ; 创新意识 ; 组织管理
  • 作者单位:何伟芬(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南京 210044 广东省肇庆市气象局,广东肇庆 526060)郑仕友(广东省四会市气象局,广东四会 526200)林展新(广东省德庆县气象局,广东德庆 526600)
  • 母体文献:2011年第二十八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2011年第二十八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会议地点:厦门
  • 主办单位:中国气象学会
  • 语种:chi
摘要
气象科普作为科普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气象科普工作是促进气象事业发展和科教兴国的重要措施。以肇庆气象科普工作为例:主要有利用世界气象日开展气象科普宣传活动,利用市科技活动周和科技进步月开展气象科普宣传,举办各种主题对外开放日活动开展气象科普宣传,如今年3 月与《肇庆都市报道》小记者俱乐部联合开展青少年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活动。今年6 月与肇庆移动联合举办了“盛夏欢乐季,走进气象站”科普活动。建立校园气象站,开展科普进校园活动,如在端州中学、田家炳中学等学校建立校园气象站,对广大青少年进行气象灾害科普讲座、气象灾害知识防御科普知识图片展、播放气象科普知识影视、发放气象知识科普读物。开展探索气象科普在农村的宣传新模式,建立了一支农家女气象信息员队伍。存在的问题:气象科普工作的指导思想有待更新,气象科普工作的形式单一,覆盖面窄,未能形成系统工程,模式不够合理,未能满足农民新需求,气象科普工作缺乏重点,气象科普人才缺乏,科普队伍不够壮大,气象科普面与社会公众对气象科普的需求不对称,为社会公众喜闻乐见的气象科普丛书不多。对做好气象科普工作的若干思考:树立公共服务理念,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提高积极性和创新意识;加强组织管理,联动宣传普及,丰富农村科普内涵;以人为本,探索多途径的气象科普工作方式,分析公众群体需求,找准切入点,以合适的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科普宣传;充分挖掘气象资源,大力开发科普新产品;加强对极端天气的宣传,抓住重大气象事件为契机,重视网络、新闻媒体、学校在科普宣传中的传播作用,寓气象科普于日常的决策服务、公众服务、专业服务以及科技产业服务之中;加强气象科普队伍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兼职队伍,不断完善科普形式内容;抓住气象科学普及的最佳时机;加快气象科普基地建设,可以采取与当地其它科研单位联合将气象科普基地办成一个集气象、天文、地质、植物等多种学科的科普基地。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