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藻源性黑水团对水-沉积物界面处Fe-S-P循环的影响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刘国锋范成新申秋实韩士群
  • 会议时间:2013-12-01
  • 关键词:水-沉积物界面 ; 铁硫磷循环 ; 藻源性黑水团 ; 环境效应
  • 作者单位:刘国锋(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08;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南京,210014)范成新,申秋实(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08)韩士群(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南京,210014)
  • 母体文献:2013年水资源生态保护与水污染控制研讨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2013年水资源生态保护与水污染控制研讨会
  • 会议地点:哈尔滨
  • 主办单位: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 语种:chi
  • 分类号:X70;TU5
摘要
2007年太湖无锡南泉水厂和2008年太湖竺山湖发生的大面积藻源性黑水团现象,产生了严重的水危机事件,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本文利用静态模拟实验装置研究了藻源性黑水团发生过程中沉积物表层上覆水和沉积物间隙水中Fe-S-P的变化.结果表明:加入藻细胞后形成的厌氧、还原环境下,使得沉积物中Fe-S-P发生强烈的生物地球化学变化;实验第1天,表层上覆水中的Fe2+、8O42-、S2-含量高达4.993mg/L、242.0mg/L、387.57mg/L,为对照样柱中的1.8倍、2.2倍和18.8倍;在沉积物4cm深处其含量变化分别为8.5mg/L、40.0mg/L和65.3mg/L.随后,沉积物表层上覆水中Fe2+、S2-含量表现出一个快速增加、随后降低的趋势,其浓度分别在实验的第3天、第2天达到最大值为11.1mg/L、634.6mg/L.沉积物中PO43--浓度受Fe-P解析等具有滞后性,从实验的第2天后开始直至实验结束时表现为其含量持续增加,到实验结束时其浓度为39.450mg/L,为对照样柱中的242倍.上覆水和间隙水中Fe-S-P浓度的变化,反映了其形成的厌氧环境中发生了剧烈的生物地球化学反应,从而使得沉积物中形成的Fe2+,S2-和PO43--不断向上覆水体中扩散,从而对形成黑水团的水体生态系统的恢复造成阻碍和不良影响.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