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四川芦山Ms7.0地震震源区及周边区域P波三维速度结构成像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吴萍萍李大虎丁志峰
  • 会议时间:2014-10-19
  • 关键词:地震活动 ; P波速度结构 ; 三维成像 ; 构造特征
  • 作者单位:吴萍萍(防灾科技学院,中国河北三河 101601)李大虎(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北京 100083;四川省地震局,中国成都 610041)丁志峰(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北京 100083)
  • 母体文献: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 会议地点:北京
  • 主办单位: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 语种:chi
  • 分类号:P31;R74
摘要
本文利用四川数字地震台网和流动地震台站在芦山地震震后(2013年4月20日至2013年6月23日)所记录到2026次区域地震事件的28188条P波到时资料,采用地震层析成像方法反演得到了芦山地震震源区及周边地区中上地壳P波三维速度结构。研究结果表明浅部地壳的P波速度异常分布特征与地表地质构造、地形和岩性密切相关:成都断陷盆地表现出与第四纪沉积有关的低速异常区;键为、乐山一带的川中微升区和川青块体龙门山以西的邻近地带均表现为与构造抬升有关的高速异常;宝兴、康定附近分布的基性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呈现局部高速异常分布。芦山地震发生在高低速异常的分界线附近且偏向高速体一侧,震源体下方存在明显的低速异常分布,该低速异常可能与流体的存在有关,流体的作用导致了中上地壳内部发震层的弱化,使孕震断层易于破裂,可能对芦山地震起到了触发作用。芦山地震与汉川地震两次地震余震密集区相距50km,这50km的地震空区震源体深度范围附近目前正处于高速异常区内,加之龙门山断裂西南段又具有比较典型的断错地貌发育,使得该段地震空区(大邑-邓峡活动断裂破裂空段)现处的深浅部构造环境复杂,其潜在的地震危险性仍值得进一步关注。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