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焦家金矿床中两类煌斑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意义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马亮蒋少涌戴宝章侯明兰郑小礼高海峰
  • 会议时间:2011-12-08
  • 关键词:金矿床 ; 煌斑岩 ; 化学分析 ; 矿床成因
  • 作者单位:马亮,蒋少涌,戴宝章(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南京 210093)侯明兰(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山东局,山东济南 250014)郑小礼,高海峰(山东黄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焦家金矿,山东莱州 261441)
  • 母体文献:第五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第五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
  • 会议地点:昆明
  •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学会
  • 语种:chi
摘要
华北克拉通在中生代期间发生的大规模岩石圈减薄现象。本文探讨慢源岩浆活动的产物-煌斑岩,为慢物质组成和演化提供重要的依据。根据Ti02含量和Ti/Y比值,将焦家煌斑岩分为两类:低钛煌斑岩(TiO2<1.0%,Ti/Y<350)和高钛煌斑岩(TiO2>1.8%,Ti/Y>350)。分别对两类岩石的同位素进行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得出岩石圈减薄的机制为拆沉模式。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